積讀(日語:積ん読/つんどく Tsundoku),是指書本僅藏不讀或只囤不讀的狀態。
——維基百科
相信你八成做過或聽過這件事:我訂了很多電子報,但是⋯⋯
本文除了是《RISE-UP 科技人才升級週報》使用手冊,我們也想告訴你可以怎麼做,會比單純「點開電子報閱讀」有更好的效果。如果你已經是我們的讀者,只想知道如何善用自己訂閱的電子報,歡迎從中間開始閱讀。(可以點擊文章最上方的目錄,選擇你感興趣的段落閱讀。)
《RISE-UP 科技人才升級週報》規格
《RISE-UP 科技人才升級週報》以我們長期耕耘科技人才領域所累積的經驗,從技術、管理、科技和商業趨勢等幾個領域精選出深度內容,讓你直接向高手學習如何變強、如何升級職涯,不僅省下過濾資訊的時間,同時也遠離 FOMO。
每一期電子報的標準配備如下:
- 告訴你這篇文章是中文還是英文
- 作者、標題和原文連結
- 估計閱讀原文的時間
- 文章摘要
我們會為每一篇文章撰寫摘要,告訴你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什麼、為何你應該閱讀。我們還會在每篇文章標題旁邊標注閱讀所需的時間,以便你在掃瞄過摘要之後決定是否現在就要閱讀原文,假如當下沒空閱讀,可以先將文章收藏起來,例如存入某個「稍後再讀」app 裡。(「存起來就會忘記了啦。」你可能會這樣說,別擔心,我們稍後會提到。)
有一件事情很重要,《RISE-UP 科技人才升級週報》基本上不會推薦新聞,我們關注的是那些比較沒有時效性、經得起時間長河掏洗的深度內容,期望無論你何時打開來閱讀,都能有所收穫,所以當你發現某篇文章似乎年代久遠也別太意外。(我們也會在文章的摘要先告訴你。)
由於《RISE-UP 科技人才升級週報》就是一封 email,歡迎大家直接回信告訴我們你的想法,你也可以推薦文章(影片或 podcast 也行),將你看到的好東西與更多讀者一起分享,一旦我們採用該文,也會標示這是由哪一位讀者貢獻,所以請在來信上告訴我們你的名字或暱稱。不習慣在 email app 閱讀電子報的朋友,《RISE-UP 科技人才升級週報》也有提供網頁版,連結就在我們每期電子報,或者你可以直接來我們的部落格閱讀。
[optin-monster-inline slug=”hlq7r8kikxf7imrv22xq”]
讀到好文章,記住作者名字好處多
如果你在電子報裡讀到好文章,那麼我們鼓勵你試著記住作者是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將作者的名字放在標題前面。
記得好內容的作者是誰有許多好處,除了尊重之外,假如你讀到一篇關於工程師職涯規劃的好文章,也許你過去沒聽聞過這位作者,但是當你發現他固定在關注你也感興趣的議題而且還經常分享高品質資訊和洞見時,你會想要閱讀更多他寫的文章,甚至是跟他交流一下意見,此時這位作者應該要被你列入領域專家的名單裡。
隨著時間過去,你會從《RISE-UP 科技人才升級週報》的選文裡認識越來越多專家,並且從這些高手身上學到更多你本來不知道的事情,相信這對你深耕自身專業或是涉獵非專業領域都會很有幫助。看看哪一天你遇到問題,會先去 Google(得到過度 SEO 的答案),還是先想到:我記得某某人談過這件事⋯⋯
閱讀電子報的方式,大概可以區分成以下幾種:
- 直接在 email app 裡閱讀
- 閱讀電子報的網頁版
- 將電子報裡的連結點開(通常是連到某個網頁)
- 在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
接下來分享的方法,大多可以對應到前面幾種方式。
善用稍後再讀工具
前面提到,如果當下沒有時間閱讀連結裡的原文,那麼將文章存入稍後再讀 app 是不錯的做法,市面上有非常多相關的軟體,有些甚至是免費的,有的還能讓你自行架設。老牌的像是 Pocket 或 Instapaper,許多主流瀏覽器如 Chrome、Safari 和 Firefox 也都有內建這樣的功能。1可以自行架設的則是像 Omnivore(它也是個開源專案)。其中有些也提供傳送到 E Ink 電子書閱讀器的選項,然而由於該顯示技術的特性,如果你閱讀的電子報有很多超連結,而且你也會點開,我們就比較不推薦這類作法。
「存起來就會忘記了啦。」那麼將文章連結放進每日待辦事項呢?當代的待辦事項軟體已經非常先進,搭配自動化功能甚至可以做到無所不在地提醒你。然而我們都很清楚這並非根本之道,如果你判斷自己需要的是調整習慣和心態,可以參考我們在文末的建議。
使用電子報專用地址或專用 app
電子報的好處之一就是它會被送進你每天開啟的 email 信箱。(如果你的工作不用看 email,那可真是令人羨慕。)不過這樣也會有個問題,由於電子報會跟各種工作相關郵件、社群網站通知、線上購物優惠或帳單混在一起,不僅容易分心,常常不小心就處理起工作或是逛起購物網站,如果被吸引到社群網站那就更不可能回來讀電子報了,對吧?
解決分心問題,有一種做法是使用獨立的 email 地址訂閱電子報,一旦設定好專門用來訂閱電子報的 email 地址,你就可以利用 email 軟體的規則功能來分類電子報,把他們跟其他 email 區分開來,讓自己更容易找到每期訂閱的內容。
前面提到的稍後再讀服務和一些 RSS 閱讀器如 Feedly 或 Inoreader,都有提供使用者 email 地址,用來訂閱各種電子報。
另一種方法則是透過專用軟體來閱讀電子報,例如 Meco,又或者功能更全面的閱讀器 app 如 Matter 或 Readwise Reader。
我超認真,讀文章還想畫重點、寫筆記
有些讀者習慣在閱讀時畫重點或寫筆記,然而大部分的 email app 並沒有這類功能,少數如 37signals 公司旗下的 HEY Email 有在他們的網站和 app 提供類似功能。如果你想在閱讀電子報的同時也畫線或寫筆記,可能要從閱讀器 app 著手。
最近幾年市場上冒出許多好用的新產品,主打「更好、更全面的閱讀體驗」,有些結合了 RSS 功能,有些則是主打絕佳的手機閱讀介面,搭配朗讀功能、整合筆記軟體,甚至還能讓你「複習」自己的筆記。
以前面提到的 Matter 和 Readwise Reader 為例,前者支援透過 Gmail 帳號閱讀電子報,後者則是提供你專用的 email 地址來訂閱電子報,兩者的共通點除了精心設計的文章排版之外,都支援高品質的朗讀功能,還有畫線和筆記功能,而這些功能也適用於各種網路文章。(當然,有些厲害的功能是需要付費的。)Readwise Reader 甚至還有結合 GPT-3 的「Ghostreader」功能,除了總結文章內容、讓讀者問問題,還能反過來針對文章內容向讀者提問,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讀懂文章。2
撇開電子報形式不談,市面上有很多網頁擷取(web clipper)工具,可以讓讀者針對網頁畫線註記,再整合到知識管理工具。我們在這裡先不多講,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研究。
養成閱讀習慣、定期檢視自己的訂閱情況
很多人訂閱電子報是為了掌握情報、吸收新知,但隨著時間過去,訂閱的電子報越來越多,未讀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假如你有這樣的困擾,或許可以參考喬治城大學電腦科學教授 Cal Newport 的意見。
Cal Newport 在《深度數位大掃除:3 分飽連線方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Digital Minimalism: Choosing a Focused Life in a Noisy World)這本書中告訴讀者如何藉由「數位極簡主義」擺脫各種令你分心、損害注意力的事物,例如社群網站、智慧型手機等等,並且提供了各種可以實際操作的方法給讀者參考。
如果你真的想加入注意力抵抗運動,你應該認真看待自己接觸網路資訊的方式。
Cal Newport 在書中談到的「實作」建議包含:讀者可以整理出優質的媒體或資訊來源,統一在固定的時間閱讀,比如說每天吃早餐時閱讀(優質媒體製作的)新聞,週末用來讀深度內容。
我們認為他的建議套用在電子報也行得通。以我們的《RISE-UP 科技人才升級週報》來說,你可以在通勤的時間瀏覽我們寫的摘要,如果發現某一篇你感興趣的文章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閱讀,例如超過半小時,那麼就可以考慮先存起來,等到你安排好的塊狀時間再來專心閱讀。
待讀的文章和電子報就像河水
不過我們也知道,萬一儲存的文章太多,很容易就超過每個週末可以讀完的數量。此時你需要的是調整心態,可以參考這篇文章〈Treat your to-read pile like a river, not a bucket〉,作者 Oliver Burkeman 建議,別把那些待讀文件和書籍當作水桶裡的水,要將他們視作不斷流動的河水,因為前者會令人感到有清空的必要,後者則不會令你感到焦慮,隨時可以從中挑一些出來閱讀,其他的就讓它流過吧。
- Firefox 是由 Mozilla 基金會及其持有的 Mozilla 公司共同開發。2017 年 Mozilla 公司收購了 Pocket。 ↩︎
- Reader: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可以搜尋「Ghostreader」看相關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