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持續充實自己、累積競爭力很重要,尤其現今許多人覺得自己選錯系、入錯行,期望建立第二專長,讓自己有機會轉換跑道。
然而,雖然學習資源取得容易,但當踏出第一步後,往往發現比想像中困難太多!以下是自學者常遇到的狀況:
眼花撩亂的免費網路資源、付費課程,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看線上課程的影片很輕鬆,看完了卻沒有建立起扎實的技能。
而最多人的情形是:缺乏恆心,最後半途而廢…
以學寫程式為例,雖然國內外有很多號稱 〇 天、〇〇 小時就能讓你輕鬆學會寫程式、架網站等課程,但實際上,只學幾堂零碎、片段化的課程,通常只能照著教學打出程式語法或拼湊出一個作品,離職業工程師還是天差地遠。
要從零開始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精進到可以轉職的水準(例如能夠打造產品、解決程式問題、成為工程師),這是一趟相當艱鉅的旅程。學生需要長時間的專心投入、持續不懈地吸收、複習觀念,耐心撐過「怎麼都學不會」的撞牆期,才能看見那一絲改變的曙光 。
「學習動機」與「執行力」是自學成功的關鍵。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持之以恆地學習,去年,ALPHA Camp 的「全端網路開發線上實戰營」開課前,我們開給學生一系列的書單。這 5 本書如同暖身操,讓學生在開始上課前先進入狀況,建立起正確的自學思維:
一、我們為什麼要學習?
參考書目:《自創思維》
二、如何學會新技能?
三、學習的目的:解決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
因為不進,則退。「讀好書、考上好學校,就可以有好工作」的時代早已遠去,科技與全球化取代現有工作的速度,比創造新工作的速度還要快。你我現有的專長、資歷,在大環境的變遷下都有可能變得越來越不被市場需要。
自創思維
除了投資自己的實力,《自創思維》書中也有相當大的篇幅在講如何投資人脈、開拓更多機會。而努力不懈的學習者更容易吸引到好人脈,因為市場永遠渴求不斷自我充實的人才。
如何學會新技能?
學習沒有捷徑,每項專業技能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耐心與專注力才能駕馭。想從初學者邁向合格,進而達到卓越,「下功夫」與「下對功夫」,兩者都至關重要。
刻意練習
學鋼琴的孩子很多,但其中能成為偉大鋼琴家的人只有鳳毛麟角;如同學程式的人很多,但只有少數能成為年薪上百萬的頂級工程師。《刻意練習》這本書以大量心理學研究佐證:平庸與卓越的差別不在於天賦,每個佼佼者都是「投入大量時間」、以「正確的方式練習」,才能達到頂尖的成就。
書中列舉出的「刻意練習」方式,可以應用在學習鋼琴、程式、外語、運動等各項技能。
定義清楚明確的目標
例如,將「轉職為網站開發工程師」這個長遠的目標切分為一連串可達成的目標,分階段執行。
投入大量時間、全神貫注地練習
累積實力沒有捷徑,持續精進技能不僅要投入時間,而且要專注。以在 ALPHA Camp 「全端網路開發線上實戰營」成功畢業並轉職的學生為例,許多人都是利用下班和假日的時間跟上課程進度,一週平均可額外投入 20 小時以上專注學習。
練習過程中,持續獲得回饋,並根據回饋自我修正
因為練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覺察弱點、修正錯誤,並針對弱項加強練習,就算練一萬個小時,也只是連續錯一萬個小時。
「獲得回饋、針對回饋補強弱項、再度獲得回饋…」,這個循環是有效練習的要件。回饋可以從自我覺察、考試或比賽成績、以及老師和同儕中獲得,因此,學習路上有好老師、同儕可讓練習事半功倍。
例如,ALPHA Camp 的全端網路開發線上課程有隨堂考和實作讓學生可以馬上知道自己的學習狀況,程式作業有助教批改,也設計了同學互評的機制,就是要讓學生從多方回饋中看到自己的盲點,進而突破它。
督促自己,跨出舒適圈
當達到階段性目標,就給自己「稍微」加深練習難度和強度,讓自己能持續改善弱點、激發潛能。
深度工作力
《深度工作力》指出:生產力 = 花費的時間 × 專注的程度。若能把專注程度最大化,就能大幅提升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
為自己量身打造「深度工作」的儀式,能夠讓深度學習、高度專注變成習慣。例如:準備安靜不被打擾的用功環境、用功時間固定在一次兩小時、隔絕社群網站的干擾、放棄不重要的瑣事或聚會、定期檢討成效…等。書中也舉出 J.K. 羅琳、老羅斯福等名人的深度工作模式,值得參考。
學習的目的:解決問題
人才之所以有價值,關鍵在於他能「解決他人的問題」。例如資深工程師的薪資可以比 junior 工程師高數倍的原因,是因為資深工程師能夠解決更大、更複雜的問題,提供更高的產值。
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
給你五美元(約新台幣 150 元)的「種子基金」,要你在兩小時內,以不違法的方式賺到錢,越多越好,你會怎麼做?
這是史丹佛創新創業課程給學生的回家作業,令人驚訝的是,短短兩小時內,學生平均可以賺到上百美元的收入,投資報酬率高達 4000%。而很多賺到最多錢的學生,連這五美元都沒花掉。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這些學生以小博大的關鍵,在於「解決他人的問題」。例如,有學生販賣校內熱門餐廳的訂位時段,讓不想排隊的人可以付錢提早享用、有的學生甚至把上台報告的 3 分鐘賣給想徵才的公司,幫他們做「業配」賺取廣告費。
回頭來想想,如果你是那些史丹佛的學生,你會怎麼用這五美元創造更多價值呢?如果你的眼光只放在五美元的「資金」,反而被思考框架限制住了,沒看到框架之外更大的商機。
許多人想轉職,卻因自覺沒有亮眼的學經歷而卻步;許多人想創業,卻自認缺乏資金、機會。但不妨捫心自問,少少的創業資金、不夠亮眼的學歷,真的是你的框架嗎?你有試著去探索框架之外的可能性嗎?世上有許多人願意付錢,只希望你幫他解決那些沒說出口的痛點,這些痛點就是商機所在。能跳脫思考框架、看到機會的人,才能脫穎而出。
本質思考
雖然聽起來很抽象,但把它拆為「技能與工具」以及「思考模式」就好懂很多。《本質思考》這本書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系統動力學」課程為基礎,旨在破除一般人的思考慣性,看出現象背後的本質,才能提出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小至產品開發,大致公司經營策略,本質思考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我們希望學生不只是上課學技能,更要把所學應用在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因此除了推薦學生閱讀《本質思考》這本書,ALPHA Camp 也要求學生應用所學的程式技能,做出一個功能完整的自主專案,嘗試解決企業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問題,做為畢業門檻的標準之一。
不要小看「確立學習動機、學會新技能、解決問題」這個過程的力量,在車庫誕生的 Google 之所以能成長為科技巨擘、Uber 與 Airbnb 成為獨角獸新創,背後都是來自開發者們不斷地學習新知、嘗試解決世人的問題。期望這 5 本書能夠幫助你成為更有效率的自學者,在學習中找到樂趣與成就感,進而發揮更遠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