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對未來覺得迷惘?想走的路有很多反對的聲音?
想探討如何堅定走自己的路,創造理想職涯及生活,為此,ALPHA Camp 邀請到台大資工系教授陳縕儂,和 Bernard 校長一起直播,分享學習以及職涯道路選擇的歷程。
陳縕儂從美國的卡內基美隆大學博士畢業,放下美國微軟高薪工作,毅然決定回台任教。一路上經歷人生重大決定、面對旁人質疑,陳縕儂分享她如何「追隨熱情」,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並堅定走下去:
大學就讀台大資工系的陳縕儂,當初因為高中資訊課程,讓她發現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後來她考上資工系,也很幸運發現自己喜歡寫程式,特別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寫程式、做研究這點,給予她很大的自由及發揮空間。
資工研究所畢業後,陳縕儂申請上全美資訊科學排名第一的卡內基大學資工系博士,進行 AI 研究。她表示,出國念書的決定其實不在她計畫中。但大四時她做研究遇到很棒的教授,讓她受益良多。啟發她決定以「當老師為目標」,希望帶出很多優秀的學生。
放棄美國微軟研究員工作 回台大教 AI
「其實我的志向一直都很堅定,我出國的初衷就是為了當老師。」陳縕儂表示。她念完四年博士畢業,因為當時離教職申請日還有一段時間,陳縕儂決定先工作累積經歷。她面試上美國微軟研究員!
微軟研究員的名號與高薪讓人羨慕,但 陳縕儂 很清楚這不是她想追求的。她一直在等待申請教職的日期。最後,她申請上她最想要的台大教職,成功回母校教 AI!
周遭人聽到她的決定,第一個反應都是驚訝的問:「為什麼?」
對陳縕儂而言,追隨自己的熱情,這樣的決定是很自然的。
「我喜歡當教授勝過研究,因為教授這個職業同時涵蓋教學及研究兩個部分。教育學生從懵懂到掌握某個領域,這帶給我成就感;而且以前做研究總是單打獨鬥,現在當教授,我可以帶一整個團隊,集結每位學生的想法,去嘗試多元創新的實驗!」
對台灣年輕人的觀察:會做事跟會表達,兩者同樣重要!
陳縕儂從出國念書再到回台任教,她觀察到跟海外頂尖學生相比,台灣學生有兩個特質:
- 能力優秀
- 但表達能力待加強
她指出,台灣學生擁有不輸國外頂尖學生的實力,「台灣學生的能力其實很優秀,具有國際水平!所以不要先看輕自己。」
雖然擁有優秀的實力,但她也發現,溝通表達是台灣學生的弱項:
「台灣的教育訓練,幾乎沒有教如何表達。所以學生很會考試,懂得把事情做好,卻不太會表達自己的努力和成果。」
「甚至產生了一種風氣,很多會做事的人會鄙視只會說的人,認為會做至少比只會說好。但這兩者都是很重要的能力!就像你有一個好產品,你也必須會溝通讓別人理解產品價值,才能把產品賣出去。」
為了訓練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陳縕儂會帶學生參加不同會議、鼓勵他們多參與國際活動,讓學生知道別人是如何表達的,也透過交流提升眼界,省思自己優秀與不足的地方。
延伸閱讀:雇主最期待的5大「軟實力」
如何學習新領域?2 個學習策略
圍繞陳縕儂的教育經驗,Bernard 校長與 陳縕儂 共同探討有關學習的問題:科技瞬息萬變,每天都有新的應用,每幾個月就有新的程式語言出現,這是個對學習感到焦慮的時代。如何靠「學習力」掌握新領域?
學習策略一:要學習「怎麼去學習」的能力
陳縕儂指出,「與其給魚吃,不如教對方怎麼釣魚。」
她談到自己在台大修程式語言的時候,系上是教 C 語言,因為學校覺得這是教釣魚的能力。當你學會了 C,你學會一個程式語言後,你就應該學習到「如何學習一門語言的能力」,之後有新的程式語言出現,不管是 Python 或其他語言,你都有能力快速學好它。
學習策略二:將基礎與應用連結 Learning on demand
在學習新領域的過程中,一定有很多知識要學。一般情況都是學校幫你規劃好,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教起,再延伸到進階概念,也就是所謂「Bottom-up 學習法」。
但是當你出社會後,沒有人會幫你把所有知識整理好,你也沒有時間先把所有基礎學好再深入鑽研。這時你的學習策略應該要轉變為「Learning on demand 學習法」:
- 首先,把最基礎的知識打好,建立學習架構
- 接著,直接往前去看最新的應用、從最新技術開始追
- 這時你會發現有很多看不懂的知識,怎麼辦?再往回推,把中間缺乏的知識補上
「如此一來,當你把整個學習路徑的知識都搞懂後,你就能了解最前沿的知識。將基礎跟應用連結的好處是,因為有需要,所以能激發你的動力去學習。」陳縕儂 說。
Bernard 校長也補充:「現在要學得東西太多,如果你從基礎開始學起,第一你會沒有清楚的學習方向;第二,你會缺乏學習動力,你不知道你學的東西有什麼用,能夠幫助你解決什麼問題,你的熱情最終會慢慢消磨掉。所以重點是建立清晰的學習地圖,把你需要學的連結在一起。例如,你想打造一個 AI Chatbot,你就先去看 AI Chatbot 長什麼樣子,再回頭研究可以用的 Framework 或套件,當然程式語言的基礎也是必須的,就這樣慢慢建立你的學習地圖。」
環境跟同儕會影響學習動力
當談到「想學習一個新領域,但現在課內外學習資源這麼多,該如何看待或整合這些資源?」
陳縕儂表示,她看到蠻多學生自己會去找網路資源,因為有些技術太新,讓她來不及放進教材裡。但學生也會主動去關注最新的發展、去整理。
她認為,同儕跟環境很重要,會影響學習的動力跟積極程度。如果身邊的同學都會主動找資源,自己也會被激勵。如果同學能一起組讀書會,這也是一種較容易保持動力的學習方式。
Bernard 校長進一步指出:「教育其實是動力管理。因為學習的過程是痛苦的,如何能激勵學生遭遇失敗後持續挑戰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用積極樂觀 破解人生難題
透過陳縕儂的AMA活動,讓我們看見她追隨對教育的熱情,用積極樂觀面對問題,堅持走適合自己的路。
她鼓勵年輕人相信自己的選擇:「AI 在我念書時是冷門科系,但當初我選 AI 並沒有看它熱不熱門,而是覺得有趣。現在的產業變化太快了,我覺得不清楚方向沒關係,重點是多嘗試,找到你喜歡做的事,不要覺得找方向是浪費時間,即使現在改變念頭,你還是可以走岔路出去。」
但是勇敢走自己的路,路上可能會遇到其他人質疑你的選擇,甚至最大的壓力來源就是自己。該如何應對或調適?
陳縕儂則正面解讀:「別人會質疑你,表示你很厲害。只要能跟自己交代就夠了!但如果壓力源是自己,你要多看已經做到的部分,告訴自己至少比以前更好了,不要一直看壞的那面。」
追求理想職涯的路上,難免會遇到迷惘或旁人影響,如何堅定自己的志向?
其實重點還是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生活。「我選擇回台灣工作的決定,是因為我喜歡台灣的生活。工作是很重要的考量沒錯,但最終目的是為了生活開心。在台灣,有家人朋友,又可以做我喜歡的教書、研究工作,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