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己的伯樂:Yourator 共同創辦人洪駿之專訪【ALPHA Camp 校友聚焦】

畢業於美國德州大學的高材生洪駿之(以下簡稱 Jackson),在職涯路上嚐試過各種可能,總是因為缺乏動力而毅然決然轉換跑道,但最終都彷彿一直走不出遇到瓶頸的迷宮,卻不知原因為何。直到 Jackson 決定與夥伴共同創立 Yourator 徵才平台,以具體行動改變求職求才文化,期望為勞資雙方找到新的模式,決定走上創業之路,他才確定自己找到以往一直缺乏的那份意義與熱情。人生峰迴路轉,到底 Jackson 經歷過什麼樣的大冒險,才找到點燃熱情的強大動力呢?

Jackson 從小成績優異、乖巧聽話,他笑著說:「我很老實,我媽叫我不要當商人,去當老師。」然而,向來不用大人操心的乖乖牌,升上高中後卻反常地不願意讀書,即便照常上學、認真聽課,放學後,他就再也沒有打開課本的動機。「我書桌上的課本永遠是翻開在同一頁,就只是裝飾品」,高一一整年,Jackson 不知道為什麼要唸書,只感到難以解釋的無力疲乏,「就是缺乏動力,毫無動力。」

想不到,爸媽私下籌畫了一趟特別的旅程,帶著 Jackson 和妹妹來到位於中美洲的貝里斯。雖然說法是只是先去看看環境,但 Jackson 心裡有底,爸媽大概就要上演一場「假觀光,真丟包」。因為在台灣缺乏學習動力,當時對於離開台灣也沒有任何不捨。果不其然,接下來三年,他和妹妹兩人被留在貝里斯,在熱帶的溫暖愜意中展開新生活。

Jackson 說,爸媽覺得歐美國家誘惑比較多,但他們希望給小孩單純一點的環境,因此最後選擇了貝里斯。全然不同的新環境,讓原本缺乏動力的 Jackson 再次燃起鬥志,「到一個新的地方,不想讓人覺得一無是處,想恢復以前的『榮光』。」由於教育體制上的差異,多數科目對他來說並不困難,每天三點十分下課,少了課業壓力,高中生活也跟著輕鬆許多。但 Jackson 自嘲這也養成了他較為慵懶的個性,並且對於生活環境十分看重,像是選大學時,他就以「氣候溫暖」、「非都市」為首要標準,「如果去一個很冷的地方,我每天醒來就要面對那種天氣,我的能量就都耗在面對這些狀態上……。」

大學時選擇以生物為主修,前往美國就讀的時間,Jackson 因為一心想早點畢業,節省學費,三年間努力修課,進實驗室工作,卻過於專注在課程本身,沒有參加任何社團活動,也沒有去探索與發展自己其他的興趣,沒想到這樣的決定卻讓他後來想轉換跑道時困難重重。因為覺得自己不適合整天待在實驗室,畢業後,他給自己半年的時間求職,試著投遞履歷到與生化全然無關的公司,希望嚐試不同領域。可是大學三年都專注在生化的 Jackson,其實對其他產業缺乏了解與想像,不是被拒絕,就是自己也覺得不適合而放棄,求職過程充滿挫折。

返台求職 展開跨領域大冒險

即便在美國求職時因為想換跑道碰得一鼻子灰,他還是沒有放棄轉換跑道的念頭。但一方面為了服兵役,另一方面也是想念家人,Jackson 就在父親的建議下,回到台灣。回台不久後 Jackson 就受聘至國研院工作,協助國際認證業務,同時他也利用閒暇進修,接觸到智慧財產權及專案管理,開始接觸與所學截然不同的領域。但是工作三年後,他並不滿足於安穩的工作現況,「因為覺得成長很有限」而決定辭職、攻讀碩班。他於是進入政大,繼續深究智財法律相關的知識。

重新換上學生身份,彷彿又再次點燃自己的想像力,除了法律,Jackson 將觸角伸入商業行銷、參與商業競賽,這些經驗又再度開啟了 Jackson 的眼界,此時智慧財產權法看起來不再那麼吸引人了。經過對自身與外在環境的評估,Jackson 認為自己的優勢在數理能力,因此畢業後,Jackson 到銀行擔任儲備幹部。經過兩年訓練後,進入同儕都夢寐以求的交易室工作。繞了這麼多路也身經百戰,終於躋身金融業界,該是件值得高興的成就。但就和以往一樣,當 Jackson 熟悉了這份工作,挑戰性降低,他又再度失去動力,彷彿在求職這座迷宮裡迷失了方向,落入同樣的循環。

不再原地打轉 從 ALPHA Camp 開始踏上創業之路

即便還沒想到下一步該怎麼走,Jackson 毅然辭去銀行的工作。青黃不接之際,他看到了 ALPHA Camp 的廣告,正好當時 Jackson 想學符合未來潮流的技術,與資訊產業的友人談過之後,他報名了 ALPHA Camp 的 iOS 班。除了技術,Jackson 說他知道自己在學習上是暴衝型的人,因此很喜歡密集的課程安排。也是在這段訓練時間,Jackson 萌生了創業念頭:「我覺得我不適合幫人家工作。因為每次學完了,成就感也達到之後,就會失去動力。所以乾脆自己創業。」了解到自己學習的慣性,他決定用創業打破無止境的求職循環。

從生化領域走到法律跟商業,又進入金融產業,多元的經驗讓 Jackson 幾乎跟任何領域的人都能聊上幾句。回顧過去十年的軌跡,Jackson 也很坦率地說,專業知識方面,因為不斷轉換跑道,雖然接觸面廣,卻沒有深度累積,即使是這樣他卻不後悔。他的座右銘是日本作家本間久雄的一句話:「很多人都是三十歲就死了,直到八十歲才埋葬。」過去的 Jackson 並沒有以缺乏動力為藉口而放棄努力,每當熱情熄滅,他就再度跨足新領域,淡定卻積極地尋找他的志業。因此,在遇到 Yourator 這個專案的時候,他彷彿看到了長久以來追尋的那份意義。

創辦 Yourator 成為自己的伯樂

Jackson 加入夥伴共同創立 Yourator 後,因擁有良好的求職技巧,加上轉換領域的經驗豐富,Jackson 常與求職者分享建議,好像也成為自己年輕時所需要的伯樂。他笑說:「能創業可以用『無憾』兩個字形容。」對於以前走過的路,全然不感到遺憾。以成為新創界的首要徵才平台為目標,Yourator 希望把新創價值更真實完整地呈現給求職者,包含團隊的影片、工作畫面、相關文章等等,讓求職者在應徵前可以對於新創團隊有概念,而不只是盲目地投遞履歷。

創業以來一年多,Jackson 說 Yourator 期望繼續與新創企業共同努力,改造新創界的求職求才文化──讓資訊更透明,把求職平台變得更友善求職者,創造出真的能讓勞資雙方互利的環境。「現有的平台,提供的資訊都還很制式化,像公司名稱、學經歷要求、待遇等等,但你沒有畫面。」如果只仰賴現有的平台找工作,求職者在應徵前對公司理念感受薄弱、對工作內容也欠缺想像,找工作似乎是件困難而無聊的苦差事。

有感於此,Yourator 不只做徵才平台,也是新創界的自媒體,製作專訪、提供新創界的最新資訊,或是教導求職者在新創界所需要的應徵技巧,讓人才、企業都能跟上業界的變化,也創造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

在創立 Yourator 的過程中,Jackson 自身也不斷學習,對他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團隊溝通。由於 Jackson 以往工作上沒有管理經驗,個人又習慣獨立作業,原本覺得分工之後只要大家都定時回報,就可以合作無間了。但後來發現,溝通中要很有耐心地同理別人的疑慮,並且用實際行動,化解合作夥伴或團隊成員的擔憂。其實,求職者與企業的互相瞭解,跟人際溝通的道理一樣,需要雙方都拿出誠意,互相瞭解需求和理念,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對新創的觀察與建議:莫忽視人才培育

創業之初,Jackson 以為新創界對於人才的需求很大,應該很重視人才,但後來他發現並不都是如此。對於企業求才方面的態度,Jackson 很誠懇地發出疑問:「我們到底有沒有要培養人?有時候,我們只是要人來做事,解決棘手的問題,但沒有要培養人。」身為一個徵才平台的創辦者,Jackson 認為,徵才和人才培育應該是長期的過程,若說新創是以「人」為工作的主體,那麼「人」應該是新創企業重要的資產。

除了徵才育才,Jackson 也建議以團隊為單位來看一間公司。他認為平時就應該要經營團隊,像是經常溝通團隊理念、文化。若團隊內部理念一致,要一起做產品之外的活動,或者對外宣傳時,都會進行得比較順利。而通常這樣的團隊,要交公司介紹給 Yourator 徵才平台時,動作都很明快,由此可以看出團隊平時所下的功夫,以及他們對於建立團隊、強調理念的重視。

給 ALPHA Camp 學弟妹的建議

對新手來說,創業就像要上戰場一樣,到底要怎麼走出自己的路,又該如何面對徬徨呢?首先,他提醒學弟妹剛踏入新創圈時,要分辨哪些創業家是專注認真的,跟這樣的創業者學習、合作。其次,以行動面來講,先一隻腳跨進去可能是最快的方式。雖然有點冒險,但直接跟公司談,然後加入團隊,這是瞭解創業最快的方式。最後一點是心態,「無論創什麼業,心理的素質要很好,要夠穩定堅強。甚至在不知道要做什麼時,在未知的狀態下,不要慌。盡量正面思考。」

總結而言,Jackson 認為蒐集資訊、整合分析、堅持夠久,是學弟妹踏入創業圈必備的要件。但是,到底該怎麼確認自己堅持得夠不夠久?是因為「不適合而離開」,還是因為「撐不下去而放棄」,應該如何分辨兩者的差異?Jackson 指出二者的分界,差異在於是否真的理解工作屬性與自身能力。工作屬性方面要考量工作內容有趣與否,以及工作本身是否有價值、有意義。自身能力的部分,應該綜合考量自己的能力、資源是否能勝任目前工作,誠實地面對自己,評估現有條件。全盤地考量這兩方面之後,再來判斷到底要不要繼續堅持下去。

「柳暗花明又一村」可說是 Jackson 職涯的完美註腳。遊走於各個領域,他的熱情總是被點燃又迅速熄滅,而即便峰迴路轉,沉穩堅定的性格,讓他如以往般,不慌不忙地再度跨入一個新領域。沒想到,Jackson 反而在和夥伴一起創辦 Yourator 的過程中,當起了領路人,彷彿再度成為自己的伯樂。就像 Jackson 說的一樣,能找到值得全力以赴的事業,「這一輩子已經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