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最近一篇失敗者聯盟的文章,有讀者提出有關年齡與新創團隊的疑問。最近我有一個 36 歲的朋友,被一位台灣的「創投」在第一次見面時被一口否定–「你年紀太大,創業一定會失敗」。
年齡會是創業成功的關鍵條件嗎?就我的看法而言,只用年齡區分是那位「創投」不成熟的表現,不同年紀的創業家有其不同的優勢,20幾歲年輕人的創業優勢在於創業的機會成本低、較了解新世代的需求等等,而30多歲,甚至40歲以上創業家的優勢(應該) 是業界人脈,更成熟的心態,對產業的了解,跟自身較充沛的財務資源。這些優勢較適合在 B2B 的市場,像近期 Yahoo! 台灣前董事總經理 Frank 成立數位廣告平台 adGeek 就是最好的例子。
創業的成功與否,無關乎年紀,而關乎創業家本身的素質、準備跟客觀的環境條件是否齊全。
這幾年台灣的創業風氣越來越盛行,許多年輕人也紛紛投入創業,這是好事, 但創業的本質應該是解決問題,而非一種流行,我看到很多年輕人在還沒準備好、條件尚未成熟的狀況下就創業,這無疑是向失敗叩門,雖說失敗也能獲得寶貴的經驗,但我認為只有「經過努力和認真準備」的失敗才稱得上是最好的老師。沒想清楚就出來創業,那叫做有勇無謀,稱不上是聰明的冒險。
只有在很特殊的狀況下,我才會鼓勵年輕人馬上創業,大部份的年輕人都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磨練,累積足夠的經驗才具備創業成功的條件。如果你是25歲上下的年輕人,想在未來3~5年創業,我會建議你針對以下的5點,好好準備自己:
一、特定領域的專長或知識
要創業,請先建備好你創業項目中「無法被輕易複製」的領域知識,簡單來說,你的創業題目最好跟你自己本身有點關係。舉我們 Bootcamp 的校友、鮮乳坊的創辦人阿嘉為例,阿嘉本身是大動物獸醫,照顧全台灣超過6000隻乳牛的健康,台灣大概沒有幾個人比他更瞭解牧場的生態,由他來做小農鮮乳的直送平台,合情也合理,重點是別人很難進入這個領域,他本身的專業就已經建立了很高的進入門檻。
舉另外一個例子,我在香港的朋友 Mikaal 在2010年成立了電子證券下單服務 8Securities ,在此之前他已經在 E-Trade (電子證券交易)領域耕耘了超過10年,他非常了解證券業運作的規則、客戶的需求,還有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團隊,光是他的背景和在業界的聲望,就足以讓他在沒有實際產品之前,募得了1000萬美元 (種子資金200萬加上A輪融資800萬)。
二、人脈 – 客戶與團隊
除了特定的領域知識,人脈也是一個難以被複製的創業優勢,這邊的人脈除了指生意上合作的夥伴,也包括客戶和團隊。
在我成立 ALPHA Camp 之前,我在 iClick 擔任產品總監。(iClick 最近剛完成了6000萬美元的 D 輪融資,是大中華區最大的 DSP 平台之一) iClick 的 CEO 和 Co-founder 是我 Yahoo! 的前同事 Sammy。他在2009年辭去了 Yahoo! 香港搜尋行銷總監的職務,成立了 iClick 。他之所以能在短短的6年內就帶領 iClick 成為估值破億美元的大型企業,除了他本身就是個很優秀的領導人之外,另一個原因是他一開始的創業立基點就很好,他在 Yahoo! 培養出了一群優秀的工作團隊,當他出來創業時,這些人也願意跟隨他的腳步成為 iClick 的早期員工,而他在業界的良好聲望,也讓他很快地就擁有了一群堅實的客戶。
你可以參與社群活動來建立自己的人脈,譬如我們的專欄作家、PicCollage 的 UX 設計師 Dix,就自己成立了一個設計社群,定期舉辦設計師的聚會;而 ALPHA Camp Web 班的老師 ihower 則積極活躍於 Ruby on Rails 社群,自己創辦了 RubyConf Taiwan,每年邀請 Ruby 知名開發者來台演講。在社群中貢獻自己的能力,是快速累積人脈和 Credibility 的好方法。
三、對人的觀察力和判讀力
身為創業家,你會有很多機會跟人接觸,包括投資人、客戶、合作夥伴或是應徵者,真正厲害的創業家腦中都內建了某種特殊的雷達,簡單兩三句話就可以判斷面前的人是否值得信賴,或是某個應徵者是否適合自己的團隊文化。舉例來說,很多公司的面試只是單純的聊天,不會問應徵者太多問題,面試官從這樣聊天的過程中,勾勒出應徵者的個性、價值觀和做事的方法,判斷他是不是適合公司的文化,創業家應該也要具備同樣對人的敏銳度。
這種對人的判讀力需要經驗的累積,通常做 Sales、BD 或 HR 的人會比較有機會培養這方面的能力。
四、足夠的創業啟動資金
在大多數的狀況下,在你的 Startup 真正開始賺錢以前,你應該不會有太多收入,現任 Y-Combinator 的執行長就曾建議創業家要維持低生活開銷(Keep your personal burn rate low.),以度過創業初期最艱困的寒冬。
如果你沒準備好足夠的創業啟動資金,你可能拿不出錢來供養父母,或是長時間需要另一半「共體時艱」。長時間的財務壓力對創業家來說是種精神上的耗損,雖說這是每個創業家都會遇到的問題,但有做準備可以有效降低財務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請確保你存到了足夠的創業啟動資金,讓你可以用最基本的生活水平(不會引起家人或另一半強烈反彈的狀況下)過至少一年以上,更多關於創業資金的說明,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五、認清自己 - 興趣、專長、理想
最後一點,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 認清自己並找到自己的創業熱情。
很多人創業是為了錢,但坦白說,創業並不是賺錢的最佳管道,創業的風險太高,付出的代價也很高(大概沒有幾個創業家敢說自己把健康、家庭、工作平衡的很好),如果你創業只是為了錢,那很快就會遇到瓶頸,真正能把創業家帶到更高境界的不是錢,而是熱情。
只有極少數的年輕人能夠找到自己的熱情,尤其在亞洲社會,大家從小被教導要認真念書,考上好高中、好大學,但一直到出社會之後,我們還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很多人一輩子活在別人的期待下,從未真正做過自己。
有些年輕人創業,仍未擺脫這種模式,他們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同或掌聲而創業,為了創業而創業,而沒有跟隨自己的熱情,這種創業無法長久,注定會失敗。
要找到熱情並非一蹴可幾,關鍵在於你是否有「有意識地」去體驗人生。譬如拿旅遊來說,有些人純粹是去蒐集景點合照,有些人則會去認真體驗當地人的生活,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把生活當例行公事」的人跟「有意識去體驗人生」的人,這兩種人的差別會越來愈明顯,如果你願意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去接受不同的挑戰,或過不一樣的生活,你會漸漸發現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也認清到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當你形塑自己的能力越強,就越有機會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
(關於這點,歡迎參考我另一篇拙作:找不到熱情所在?四個「認識自己」的好方法! )
當你找到自己的熱情之後,你就會清楚知道自己想為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或改變,唯有清楚認知這一點,你才能堅強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同時也讓你可以保持專注,不容易在創業的路上迷失方向。
Photo credit: StockMonke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