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地球上最厲害的科技論壇,來自愛爾蘭都柏林的 Web Summit 首次在亞洲舉辦論壇,超過 5000 人、500 多個團隊參與其中。論壇講者、團隊、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從產品準備上線到拿了數輪資金的團隊都有,相較於 Echelon 更令人大開眼界。這次有機會躬逢其盛,也聽了許多場講座,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Marketentry
參與國際性活動,其中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可以瞭解外國的市場與團隊,並希望能藉此找到合作或發展的機會。在這場座談中,邀請到三位在多國市場發展的企業 CEO,來分享自己對於進入外國市場的看法。 Gerald (CEO of Compare Asia Group) 認為,進入外國市場會增加組織運作的複雜度,與其看到外國市場的機會,不如先強化在本國市場的優勢,從中獲得更多機會(像是營收、市佔率等)。而談到組織架構,Gerald 提到 Compare Asia Group 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組織架構,使得他們得以快速進入外國市場。
而 David Lee (CEO of Shakr Media) 認為該不該進入外國市場,另一方面也取決於該企業目前的狀態,若是一間 startup,快速進入外國市場可能會找到更合適發展的機會,而非執著於深入本國市場。
Shobhit (CEO of Adnear) 則認為很多企業犯的錯誤,是「在地化」做得不夠,這裡不僅僅是指產品的在地化,更是想法、策略、執行團隊、合作夥伴等面向。然而 Gerald 認為,許多人都在討論與本國市場的差異性並尋求在地化,但他建議應先專注在兩地市場相似之處,找到著力點,並運用自己本身的優勢切入。
另外 David 也提到,在外國市場的團隊組成上,招募當地人可以協助企業連結當地資源、更瞭解當地市場狀況,然而缺點可能是跳脫不出既定的思考、文化框架,很多問題反而是由外國人帶來的新觀點、新想法所解決。 我認為進入外國市場沒有什麼鐵律,在做決定之前,必須衡量可能「機會」與「競爭」,以及判斷組織的資源與能力是否能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第二次網路科技泡沫?
看到今日蓬勃發展的 startup,讓人不禁聯想到 1999、2000 年的網路泡沫,不少人心有餘悸,也因此開始有人在問,第二次的網路泡沫會出現嗎? 對 Jing Ulrich (MD and Vice Chairman of Asia Pacific at JPMorgan Chase) 來說,她的回答是 YES and NO。 說 NO 的原因是,跟 1999 年的情況相比,當年有 350 家公司 IPO,而 2014 年僅有 69 家;當年 2-4 年就可以 IPO (譬如 Yahoo! 2年、Amazon 3 年、Paypal 4年),而今需要 8-10 年的時間(譬如 Facebook 10 年、Twitter 9 年、Linkedin 8 年),公開市場並沒有當年瘋狂;另外,今天成功上市的網路公司,的確證明了他們商業模式的價值,Google、Facebook 的 P/E 值遠高於過去科技公司,說明現今科技公司仍有很大的成長潛力。 而說 YES 的原因是,部分公司估值很高但尚未獲利,或是有非常高 P/E 值,Jing 認為都是不正常現象,可能未來有一天就會破滅。
其他與談的講者認為,未來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與其煩惱外在環境變化,像是投資市場是否不再熱絡,或是競爭對手又拿到多少投資,不如專注於自己服務與產品的成長,建立最基本的價值,才是最根本的事。熱潮會有趨緩的一天,但這不一定是壞事,也許是另外一個機會。Jing 說,在也沒有比現在更適合創業的時候了。
透過科技翻轉教育
作為 ALPHA Camp 的一份子,自然對於教育是相當有興趣。現今科技正快速、如火箭般翻轉各個產業,然而在教育這個領域,改變並不如其他產業來得劇烈。許多參展的新創團隊,做的都是類似的課程平台(marketplace),但來自中國的 17Zuoye(一起作業)從平台、社群的角度切入,在政府的支持下正快速席捲市場。
17Zuoye 創辦人 Dun Xiao 認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它不僅能帶給人們智慧,更能帶來改變的機會。教育市場非常龐大,在中國有四千億美元的市場,然而這個市場卻非常的零碎:不同年齡層需要不同的教材與學習方式,同一時間又有各式各樣的科目存在,彼此之間的差異非常大。因此 Dun Xiao 認為 17Zuoye 不應該只是個教育服務的提供者,而更是一個平台、一個管道,讓大家都可以在上面學習。
我覺得 17Zuoye 很聰明的是將老師、學生、家長三個族群同時拉進平台中,讓家長監督學生寫作業,提高使用率與完成率,老師更能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另外透過科技的協助,讓學習過程可以更有趣,更多自動化的功能(像是透過電腦語音辨識輔助英文口說練習)。 Dun Xiao 認為未來他們最大的優勢,在於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喜好,未來透過科技的協助,將能提供個人化的學習歷程,提高學習效率。
在論壇之外,也看到一些有趣的創新服務,像是透過點擊廣告,就能獲得網路使用量與通話時數的免費 sim 卡;或是在來電答鈴中置入廣告,藉此提供消費者免費的電話等服務,都讓人感到驚奇。不過同時也看到整個市場的競爭相當激烈,要能在來自世界各國、如此多的團隊之中脫穎而出,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你的競爭對手正用更快的速度、更多的資源搶佔市場。
而談到人才方面,在東南亞,雖然台灣的教育水準相對較高,可是在語言(英語)及人力成本上,就沒有菲律賓或其他國家的人才來得有優勢,但也不需要因此妄自菲薄,如同前面所說,重要的是專注於個人能力的培養,以及提升團隊產品、服務價值,而唯有將視野放到全世界,才知道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在哪。很可惜在台灣沒有太多機會,能像在 RISE 一樣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國的衝擊。更多關於 RISE 的現場直擊也可以參考打造台灣新創品牌,台灣新創競技場帶團首戰香港 Rise 大會的報導,其實不管是要創業還是加入新創團隊,有機會都建議可以離開台灣一趟,到世界各地走走,一定會獲得從未有過的感受與嶄新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