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 2013 年底,當時台灣新創環境蓬勃發展,但人才的供給卻跟不上來,很多新創公司在徵才上都遇到問題,ALPHA Camp 就在這樣的時空下誕生,我們的目的很單純——提供最專業的教育服務,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幫助人們成為新創公司的即戰力。
很幸運從當初的一個 idea 開始萌芽,到組成一個堅實的團隊開始實現這個概念,過程中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與支持。比起回顧這一路我們有多辛苦,我更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讓我們願意奮鬥並堅持下去的規劃和願景。
每一屆都不斷翻修的課程內容
從第一天我就知道從事教育這個行業,絕不是甚麼輕鬆賺大錢的事業,特別是當你真的以培育新一代的領袖人才為目標的時候。
傳統大學也許使用同一本教科書可以教個五年十年,但是我們不行。Bootcamp新創事業實戰營從第一屆到現在第八屆,每一屆我們都持續在調整課程,調整的依據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產業趨勢面,另一方面則是從合作夥伴、校友的工作體驗與表現所獲得的反饋。
因為 ALPHA Camp 從事的是新科技的教育,最新的業界趨勢是什麼?使用的科技或工具是什麼?我們總是持續地向業界領袖們請益,把得到的資訊立即反映在課程設計上。舉 iOS APP 開發的課程為例,我們一直在觀察 Swift 在業界的發展,在一次與新加坡的 Apple 公司會談過後,便決定在第七屆就改成以 Swift 語言為主的課程,並保留一些 Objective C 的內容(因為在台灣找工作還是需要),另外像是隨著 parse 即將退役,我們也立即調整課程內容,介紹其他的替代工具。
由於我們的課程強調與業界和市場接軌,校友之後的工作表現、適應狀況、還有一些僱用我們校友的公司所提供的意見都非常重要。比方說,一開始我們的課程並沒有包含演算法(Algorithm),但校友和合作夥伴的回饋提醒,學習演算法對於提升他們在程式設計上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他們這個部分的經驗也確實不夠,所以我們就把演算法納入課程設計中。
除了既有課程內容的調整,相信大家也有注意到我們新推出的Product Design Bootcamp(產品 UI/UX 設計實戰營)。其緣由來自於我觀察到在台灣有很多視覺設計師,在業界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薪資也相對較低。我認為他們只是需要一個突破點去升級他們的專業能力,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職涯發展,另一方面業界也因為缺乏有新思維的設計人才,整體競爭力無法快速提升。我覺得這就是 ALPHA Camp 的核心—“We move with the industry.”,雖然這是很累很花資源的事情,但我相信這就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教育,也是我們能夠為產業界以及學生所提供的價值。
Learn by Doing 的個人化學習體驗
除了教學內容的調整之外,我們也一直希望能使用更有效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體驗。我最近在研究由 MIT 知名教育學者 Seymour Papert 提出的建構式學習理論 Constructionism,其中提到為了讓學生更有效的學習,比起傳統的老師在台上教學生在台下聽的概念,學生更應該積極參與,從各種活動和專案中學習;而老師所扮演的角色,則著重在引導和帶領學生自主探索並建構出自己的知識系統。
從一開始,ALPHA Camp 就把 “Learn by Doing” 作為我們課程理念的設計核心,像是我們的 CTO 兼網站開發工程師實戰營班主任 iHower ,在前面幾屆的時候就引入翻轉的概念,將更多課堂上的時間留給學生實做和討論自己所遇到的問題。而學生的 Final Project 與 Demo Day, 更是讓他們把所有在 ALPHA Camp 學習到的技能盡情展示的好舞台。
為了讓學生跟業界有更緊密的結合,我們在過去兩屆 Bootcamp 除了讓學生打造他們自己的 idea 之外,更邀請到亞洲最優秀的新創團隊,跟學員共同合作專案。很感謝參與 Camp #6 專案的香港新創 GreenTomato, 以及參與 Camp #7 的 Codementor。 透過跟這兩家新創的核心團隊,甚至是 CEO 直接工作與互動,我們的學員都獲益良多。
為了確保大家的學習體驗和成效,我們也投入非常多的心力和資源去開發學員的學習管理系統 — 暱稱為「 Dojo」。一開始只是把所有的教材和資源都放上去,讓學生有一個清單式的資料庫,現在我們規劃新增 Dashboard,讓學生一眼就知道自己的每週學習進度。此時應該準備什麼課前閱讀、做甚麼功課、甚至他目前在班上的表現如何,都能在 Dashboard 中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我們也安排了課程助理,將所有在課程中的互動和學習需求直接同步到 Dojo 上,讓講師和學員們可以隨時追蹤。這個系統除了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況,也可以協助講師了解學生的進度,我們教過甚麼、學生現在的程度到哪裡,並依此調整教材內容,或是在需要的地方做補強。我們同時也在設計更多 ALPHA Camp 的專有教材,像是一些可以直接使用的 Marketing Template 等等,希望能提供給學生們更豐富的內容與價值。
ALPHA Camp 教的是最新的資訊科技能力,我也一直在思考怎麼把更多 Technology 的元素帶入我們的課程中,現在大部份人的做法是,我坐在教室上課,上完後就會拿到投影片。但是老實說,這種方式的學習效果真的很有限。我知道短期的課程也許無法調整這種模式,但是因為我們是十周的課程,我未來的目標是將十個星期的課程規劃,切得更細,穿插更多作業和實作的小專案,並透過數據和機器學習收集並分析學生們的反饋,形成一個 feedback loop,我們就可以針對每個人學習的速度和方式去做調整,每位學生的學習內容和作業也將會依據他們的程度而有所不同。不只是學習,我們更希望這套系統能幫我們準確評估每個學生畢業時的程度,推薦他們適合的方向,真正做到個人化的教育體驗,我相信這也是未來的學習趨勢。
為學生打造一個人工湖
說實話,十周的課程的確有其侷限性,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技術人才或行銷人才,當然需要經過更多專案的磨練來累積經驗,但是我們能提供給學生的就是一個機會成本相對低(四年 v.s.三個月),強而有力的起點。
一開始我們曾經主動和很多 Startup 合作,去媒合校友就職,也很感謝兩年以來,業界對 ALPHA Camp 的人才給予的肯定,讓我們的學生已經不需要擔心找不到工作。但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因為每個畢業學生的程度與特質各有不同,不同的 startup 環境差距也相當大,有一些可能有資深的人引導,有一些可能沒有;有一些有清楚的工作流程規範,有一些真的是還處於草創階段。
於是學生的能力和新創環境是否符合,是否能在那樣的環境發展茁壯是很不一定的,也的確會有一些適應不良的案例。像是同樣是 iOS 的畢業生,我們有一些同學進去某些新創公司的時候是團隊裡唯一的 iOS 工程師,有一些同學因為他過去的起步點比較高,可以勝任,但是也有校友因為沒有資深的夥伴指導,遇到許多障礙,甚至因此而放棄。
所以今年我們的重心已經不只是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狀況,而是怎麼幫助他們規劃一個成功的職涯。我一直在思考我們怎麼樣可以更確保,去幫助學生踏出成功的第一步?如果有一些學生把他們直接丟去太平洋會淹死,那我能不能為他們創造有些波浪的人工湖?讓他們可以先在相對比較友善的環境中把技術磨練的更好再去挑戰凶險的海洋?
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我們開始花時間尋找理念契合的夥伴,因為當我們送一個 junior工程師過去,短時間對方團隊的效率其實是降低的,這其實並不 make business sense, 也對我們的合作夥伴不公平,所以我們真的是花很多時間一家家談。很幸運我們在台灣以及新加坡終於找到一些專注產品開發的團隊,對培育人才有使命感的夥伴們願意與我們合作。因此在學生畢業的時候,已經準備好的學生可以自己出去闖,還需要再磨練的學生,我們也有信心能提供一個更友善可以練功的環境,協助他們做好準備。
幫助更多人具備新創思維
當初為了提供最高品質的課程,找到願意全心投入的學生, Bootcamp 新創事業實戰營的設計,不管在時間或是費用上對許多人來說,其實是一個很不容易進入的門檻。但即使門檻已經拉高,我們發現很多人來申請 Bootcamp 實戰營的時候,不管是對新創、對自己的職涯發展、以及他們之後到底想做甚麼都沒有概念,或者有些是抱持著錯誤的期待和認知,希望來這裡學速成的黑魔法,或者是想創業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創業或是創甚麼業,在這種情況下,Bootcamp 對他的幫助就會非常有限。
這兩年我們總共累積約900個 Bootcamp 的申請者,很可惜礙於班級人數限制,我們最後只收了其中148位成為 Bootcamp 的學員,因為每個人的職涯考量以及對新創的瞭解程度都不同,我認為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直接進入Bootcamp,但許多未錄取的申請者對於「轉變」這件事是相當渴望的,對於這點我一直覺得相當遺憾。
Pre-camp 是我們試著提供的解決方案,我們將在今年與《數位時代》Meet 創業小聚合作推出 Startup Rookies 新創人才預備營,針對甚麼是新創、新創的不同發展模式與階段、在新創工作的不同角色與切入點等提供一系列課程,讓更多人能了解 startup 的概念,做事的方法和思維,不管他們之後要不要加入 Bootcamp,了解時代在變化,現在正在形塑未來的元素和趨勢為何,相信也能為他們之後的職涯帶來不少助益,對 ALPHA Camp 來說,我們也盼望能藉此擴大影響力,幫助更多人勇敢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雖然才短短兩年的時間,ALPHA Camp 現在已經有兩百個校友遍布在台灣、美國、新加坡等地的新創公司或大企業。每次看到阿嘉的鮮乳坊,昶聿的mit.jobs,Rachel 和 Ken 的財經M平方,Lydia 與 Jackson 的 Yourator, 還有其他在新創公司成長茁壯的校友們,看到他們如何努力在實踐自己的理想,從青澀到獨當一面,他們的成長與奮鬥的姿態,總是使我和我的團隊獲得繼續打拼的能量。
(ALPHA Camp 校友畢業後任職的公司)
對於 ALPHA Camp 來說,最重要的資源就是這些校友們。我對 ALPHA Camp 的願景始終沒有改變—培育出亞洲新創界最好的人才和領袖,並且建立起一個無可取代的強大社群。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不可能只是提供十周的課程,以前我承諾可以讓你找到一個工作,現在我希望能確保你成功發展一個長期的 career,這是完全不同的層次。
當我在思考 ALPHA Camp 能為我們學生提供甚麼價值的時候,我是用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角度去思考的,也因此另一個我們挹注很多心力的地方就是我們的 Alumni Program — 不管是校友專屬的分享會/讀書會,還有根據不同校友畢業後所需要的諮詢項目,邀請業界導師進行一對一的 office hour,以及像是校友專屬的課程與工作機會推薦等等,都是我們能提供給校友的終身售後服務。
我們也會定期關心校友找到工作之後的狀況,因為找到工作並不是終點,只是成長的開始。我們希望提供的是終生的輔導和協助,希望校友們遇到困難時願意隨時回來求助,只要學生願意,我們就會成為他們最堅實的後盾。
除了我們所規劃的活動,雖然才八屆,我已經看到有不同屆的校友們彼此認識,主動分享資源與互相幫忙,校友們對 ALPHA Camp 的感情和信任,大家以此為中心互相連結與交流,許多畢業的校友也願意繼續回來對這個社群有所貢獻,這個是最讓我感動的。
校友自發的定期聚會之一:Camp 4 同學會
放膽做你覺得對的事
在創業的路上,總是拚了命的往前跑,突然回頭看才發現我們已經一起走了一小段路,沒有甚麼了不起的成就,但點滴在心頭。雖然還有無盡的挑戰等在前面,能看到自己的工作觸動人心,帶來喜悅,這種感動,一直是讓我持續努力下去的動力。
感謝我們的學員,合作夥伴,導師 mentor 們,與再累也和我一起撐下去的團隊。更感謝家人,讓我放膽做我認為對的事情,期許新的一年,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的成長,也希望我們留給這個世界的,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目前 Bootcamp 熱烈招生中,如果你也想跳出舒適圈,登上高速成長的 Startup 火箭,歡迎你來挑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