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個自己訂下的標題,想了很久,對於台灣的媒體也好,社會也好,多少感到有些失望。總感覺這個社會想把每個人都打造成一個追名逐利的機器,好像創業一定要募資、IPO,好像上班一定要升職當主管,才叫做成功,但是我們卻忽略了這個世界是由各種專長的人組成,如果每個人都追求一樣的成功,那我們能真正享受過程中的樂趣嗎?
現在的媒體時常報導一大堆創業的成功案例,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大力鼓吹創業,造了一堆神,卻不注重腳踏實地認真把事做好的基本信念。這種情況讓台灣創造出一堆只想成為神的傲老闆,卻缺乏願意彎下腰做苦差事也引以為傲的員工,長久下來,終究無法建立健康茁壯的生態圈。
我希望透過分享自身的三個故事,從不同的角度帶大家思考創業與成功的定義。
第一個故事:與國中生一起玩程式
托以前國中老師的福,去年有機會協助帶領一堂國中的電腦課,這情況在國中很少見,因為教課需要教師資格,不過在校長的協助下,容許我這個不像老師的老師跟小朋友上課,實在是個特殊案例,更何況我沒有課綱也沒有目的,也不會大談教育理念,只是希望將自己在業界所學所看到的事情,帶給小朋友們。
在將近兩個學期的教課中,我教小朋友畫 wireframe,簡單地了解程式的結構,原本想用他們畫出的小遊戲 wireframe 讓他們自己試著做出一個遊戲,但在實際製作之前,我特別做了一份問卷調查了解他們的意願,有些人很興奮,但大部分人卻覺得相當困難而缺乏意願。
這讓我自己開始反思一件事,在我國中的時候,對於所有的知識都處在未知的階段,因為未知而且與自身無關,所以懶得去碰、去接觸。還記得以前國文老師說過一句話:「學古文有時候當下沒感覺,但是當人生到某個階段,就會突然想起這些話」,這也讓我後來決定不讓小朋友做遊戲,而先從一些簡單的有獎徵答開始,像是用 for 迴圈跟*號畫出一個聖誕樹這樣的小題目,後來在這些接觸的過程中,我發覺小朋友的興趣程度確實有所提升。
從家長或是社會的期許來看,學程式就一定要有成果,就要寫出個成品給大家看才有收穫,就好像如果上課,一定要考出一個分數才能鑑定小朋友的學習成果。
但是我認為,在國中這種人生啟蒙的階段,成果真的不代表什麼,因為人生很長,學習的時間還很多,很多學生在我剛進去上課的時候,覺得程式好無聊、好麻煩,因此而害怕這門學問,但是隨著相處的時間越多,我發覺他們不是不喜歡,而是不了解,所以只要讓更多的人對於程式設計有興趣,或是至少知道這門學問到底在幹麻,對我來說,就已經是一種最好的成果。
第二個故事:創業的初衷
還記得一開始創業的時候,與另兩位共同創辦人一起討論公司最重要的事,大家一致認為 「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事,公司成立至今快要四年的時間,這一直都是我個人對公司管理謹守的原則。
很多人可能覺得台灣許多大公司也標榜「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事,所以公司惜才如金,然後重金禮聘許多外面的優秀人才。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當公司重金挖角大人物的同時,公司內的人會不會覺得,難道我們待很久的人,都不值錢嗎?
談人的管理,我認為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至今也還不敢說自己有多了解。不過我自己從經驗中一路摸索,一路有所學習。
當有新創團隊問我,我常這麼說,請人、用人、fire 人,當公司在正常營運的時候,這是基本做法。但對於一些面臨存亡關鍵的新創公司來說,請人不見得能請到能力好的人,用人卻常常遇到工作太操勞,人就離職,而 fire 人更是常常因為因為理念不合而大吵一架。我自己也曾經面臨到可能付不出薪水的窘境,這時候談 「人才」就顯得更諷刺一些,沒錢哪來的人才?拿股份當薪水付,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事情,更何況是新創公司的股份。所以即使在最艱難的處境下,我覺得堅持公司每個人該有的薪水而非用股票代替,為團隊找尋機會,想辦法讓團隊成長,去更好的環境競爭,是身為一個創辦人無所規避的責任。
爾後,每找一個新的人才,我思考的不是這個人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新能力,而是這個人能否融入團隊,是否擁有一旦有問題就會想盡辦法解決的心態,公司內擁有的專業能力,就像打仗的武器,而選進來的人,就是勇士,有了好的態度與公司提供的優良武器,才會形成一個強大的軍隊,這是我自己的想法。我記得我曾經跟一個後輩這麼說,以前都覺得在面試工作的時候,說明自己有什麼能力很重要,現在覺得,能力也許重要,但是你能解決什麼問題、發揮什麼價值,對公司來說才是更重要的事。
請人、用人、fire 人其實不困難,但是真正關心每個人,並且以人為資產,來看待公司的方向,我認為這是門永遠學不完的學問,對我來說,堅持初衷是最重要的,為團隊成員打造一個可以被用心對待的友善環境,但也不忘堅持提供給客戶最專業的服務,就是我現在所定義的成功。
第三個故事:創業一定要 IPO?
先聲明,在接下來講的故事裡面,沒有指定任何特定人或公司,所以請拜託不要自行臆測。
還記得創業初期,很多長輩看我開公司就會問:「什麼時候要IPO?記得讓我入股一下!。」我相信很多創業的人都遇過同樣的問題,我通常都是這麼回答的:「我不是為了 IPO 而創業的。」如同前一個故事所言,我的初衷從來沒有改變。
不過最近遇到的朋友也好,新聞也好,越來越多成功募資的案例,也越來越常聽到有人來找我們合作的時候,開口就是已經有人對他們的 topic 有興趣要投資了,雖然聽起來是件值得開心的事,但是我總會想作為一個創業人,最重要的難道不該是強調自己在解決什麼問題嗎?
就像 Tesla 永遠都在強調,石油快用完,所以新的能源很重要,新一代的汽車就更重要,然後他會讓你想像沒有石油的時候,人類怎麼辦?我們的生活怎麼辦?出門要走路?騎腳踏車?如果繼續講下去,不用想他估值多少,就會讓你覺得他很重要。這才叫做創業,不是嗎?為了解決某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付出一切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不是做個平台賣東西,有營業額後就募資,然後說我們要前進不同的國家,就叫做「跨境電商」,雖然有點無奈,這卻是很多主流的思考模式。但是我認為電商最重要的,是可以提供給更多人真正優質的產品,建立良好的篩選機制,IT 產業的出現,為的應該是把服務做得更貼心,而非更多的盲從或是更多的金錢遊戲。
價值到底從何而來?創業的創新和進步又在哪裡?當大家只為了募資、為了找尋一個投資人喜歡的議題而創業,我只擔心屬於台灣的葡式蛋塔效應將再次重現。
結論:談創業與夢想
談創業,我會說如果有夢想一定要去追逐,有跌得頭破血流的心理準備,那麼就去嘗試看看,未嘗不可,在艱難的過程中,有人會成功,有人會失敗,但是完成夢想一直都不是重點,而是過程中的掙扎與學習。所以千萬不要為了募資而創業,或是為了創業而創業,相反的,當你看到某個問題想解決卻又沒人能做好的時候,請不用客氣地做下去,做了不一定會成功,但是誰說人生一定要成功呢?能把人生按照自己的原則與想法過好,就是一種重要的成功,難道不是嗎?
最後引用一段最近看電影看到的話,送給各位: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之父皮埃爾·德·顧拜旦在1936年就「奧運精神」曾說過的一段話:
在奧運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取得勝利而是盡力參與,就像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獲勝而是奮鬥;最關鍵的原則並不是征服,而是戰鬥到底。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o win but to take part, just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 The essential thing is not to have conquered but to have fought well.”
如果各位讀者有什麼意見或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討論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