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E-UP 科技人才升級週報》#15: 管理職跟獨立貢獻者(IC)是可以互相轉換的職涯選擇|免費加值模式差點害死我的公司

《RISE-UP 科技人才升級週報》

Hi 讀者,

最近有一款醞釀許久的科技產品終於發表了,就是由兩位前蘋果員工 Imran Chaudhri、Bethany Bongiorno 創辦的公司「Humane」所設計、企圖取代手機的穿戴式裝置「Ai Pin」(或許可以稱之為 AI 胸針?)。(連結是 Humane 網站的產品發表影片。

Ai Pin 沒有螢幕,操控方式以觸控和語音為主,搭配他的相機和投影功能,使用者可以在胸前張開手掌,讓 Ai Pin 將資訊與介面投影在手中,搭配手勢操作。Ai Pin 另一項特別的設計是強調不以 app 為中心,由內建的 Ai 軟體來提供各種功能。資深的科技記者、創投 Om Malik 為 Ai Pin 寫了一篇文章,並且專訪了共同創辦人 Imran Chaudhri

不過知名的科技分析師 Benedict Evans 就在 Threads 上說 Ai Pin 令他想到 90 年代的 General Magic,一次想要做到太多事情(不熟悉 General Magic 的讀者可以參考工程師Tony 的故事)。各位讀者,你覺得呢?

Titan

[optin-monster-inline slug=”hlq7r8kikxf7imrv22xq”]


[英] First Round Review /幫你找到優秀管理者的 35 個面試問題

原文連結|閱讀時間:15-20 分鐘

本文是 First Round Review 為新創公司準備的管理者面試問題集。當新創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開始招募優秀管理者,於是 First Round Review 從他們的人脈網絡募集、整理了 35 個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分成五大類:

  1. 評估領導風格
  2. 設定目標與溝通策略
  3. 如何管理高、低績效的成員
  4. 成為人才招募管理者的才能
  5. 評估他們怎麼與其他團隊一起工作

First Round Review 在每一題附上問題的來源,通常是來自某一位或多位矽谷科技人的經驗談,比較常見的像是:你的成員會怎麼形容你的領導風格?你在收到來自團隊成員和主管(關於你領導風格的)意見回饋後,做出什麼顯著的調整?或者在新創公司裡很常需要面對的狀況:在數據有限的情況下,你怎麼做策略性決策?或者身為主管很重要的:你怎麼幫助團隊中的明星更上一層樓?還是你把心力都花在表現落後的成員身上?當你的團隊有缺時,你傾向從內部還是外部找人?為什麼?假如有讀者最近考慮要應徵主管職位,那麼或許也可以從這 35 題去反向思考。


[英] Bobby Pinero/免費加值模式差點殺死我的公司

原文連結|閱讀時間:10 分鐘

Equals 是一款讓使用者整合各種即時數據進行分析、製作成儀表板(dashboard)的試算表 SaaS 產品。本文作者 Bobby Pinero 是 Equals 的共同創辦人暨 CEO,是 Intercom 早期員工和現任董事。Equals 一開始採用單一定價,每個月固定收費 250 美元,每個使用者都以人工的方式完成註冊、啟用,而且在 onboarding 過程中直接刷卡付費、串接至少一個資料來源,他們發現這樣 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成長得很快,五個月之後他們就從 a16z 等創投募得一筆 1,600 萬美元的 A 輪投資。

接著他們就做了一個錯誤決定。當時 Equals 一直在處理定價問題,他們認為 Notion、Figma 能獲得那麼高的採用率,原因之一是因為提供免費方案,於是 Equals 提供免費方案、將價格砍半,也不再手動引導使用者註冊、啟用,很快地,才過一個月,每日和每週使用 Equals 的公司數變成四倍,然而接下來半年卻停滯了。他們試過各種方法,增加新功能、免設定⋯⋯無濟於事,數字就是起不來。

他們的解法是:加入恰到好處的障礙。後來 Equals 取消免費方案,提供兩週的試用(但必須提供信用卡資訊)。Pinero 解釋,當然要避免無意義的障礙,重點是在引導客戶設定的過程中,逐步了解產品的價值所在,就像 Intercom 希望客戶一開始在系統裡就有真的、自己的顧客名單,Equals 也希望顧客註冊後系統裡用的就是真實的資料。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原文看看 Pinero 提供的兩張成長圖表。


[英] James Somers/我是程式設計師,但我想為「寫程式」這項技藝寫悼詞

原文連結|閱讀時間:25-30 分鐘

相信不少讀者已經使用過 GPT 類的 AI 工具,我很好奇各位,特別是軟體工程師,在長時間的使用之後,怎麼看待這種工具與自己,以及賴以為生的技能——寫程式——之間的關係。本文作者 James Somers 本身也是程式設計師,,我們曾經在第十期推薦過另一篇他寫的 AI 主題文章。原本 Somers 並不覺得 ChatGPT 有什麼了不起,可是經過一個夏天後,他的看法儼然已經改變:「寫程式對我來說原是一個無止盡的豐富領域,但現在我想為它寫悼詞。」

故事是這樣的,Somers 跟他的朋友 Ben 常常合作開發一些結合軟、硬體的業餘專案,通常 Somers 負責軟體、Ben 負責硬體,可是當今年夏天他們一起做字謎專案的時候,不太會寫程式的 Ben 訂閱了 ChatGPT Plus,為專案導入 GPT-4。Somers 發現,怪事開始發生,Ben 似乎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各種原本屬於軟體開發的工作,包含寫一個 iOS app,這令 Somers 大感震驚。

Somers 隨後在文章回顧了自己學習習寫程式的歷程,包含畢業時僅管成績很差,還碰上 2009 年的金融海嘯,但寫程式這項技能讓他輕易地找到待遇不錯的工作,而那個年代正是智慧型手機與 app 經濟崛起、科技公司開啟新一輪瘋狂成長的起點。Somers 認為自己身為程式設計師,熱愛的是解決問題,未必是「寫程式」這件事,他也擔心人工智慧會奪走他寫程式、解決問題的樂趣與滿足感,然而經過仔細思考(以及和 ChatGPT 的對話),最終他身為程式設計師反而感安心,並且換一種方式看待寫程式與背後的思考模式,認為或許寫程式在將來會變得有點像是手工藝,未來的重點不在於「寫程式」,而是「hacking」的精神。

沒想到這麼快又要推薦 James Somers 的文章給各位,本文出自本期《紐約客》雜誌的「A.I. 專題」(還可以透過 Chatbot 設計出你自己的封面哦。),在 Hacker News 有超過一千則留言,討論相當熱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


[英] Karen Hsieh /管理職跟獨立貢獻者(IC)是可以互相轉換的職涯選擇

原文連結|閱讀時間:5-10 分鐘

「我以後要當技術主管(engineering manager,EM)還是獨立貢獻者(independent contributor,IC)?」相信是許多工程師職涯走到某個階段後會面臨的選擇,而一個普遍的誤解是如果選擇擔任管理職,日後就不能再回去當 IC,這是許多愛好技術或第一線工作的工作者很擔心的事情。然而,本文作者、在業界有多年產品經理經驗的 Karen Hsieh 要告訴大家:未必如此,管理職與 IC 兩條路其實是互通的,無須對此感到不知所措。你可以在目前的工作接受管理職,並且在之後恢復成 IC 角色,業界已有許多這樣的案例。(Btw,Karen 是我的同事,大家應該已經讀過幾篇她推薦的好文😊)

Karen 曾經在 2021 年寫過一篇文章〈資深產品經理的下一步?不當主管也不帶人可以嗎?〉,探討 PM 的職涯發展,當時寫文章的目的之一是想要回答自己職涯十字路口的問題,但現在她想透過本文修改一下答案。Karen 先在文章前半段分享自己對管理職與 IC 的理解,一位要管理產品經理與工程師團隊的主管,大部分時間應該要花在「人」身上,而 IC 雖然也要發展領導能力、帶領資淺同事、支援主管,但是大部分時間還是應該要投入到產品開發工作。Karen 不僅認為這兩個路徑是可以互相切換,在過程中你也會更加了解自己,她在文章後半段分享了自己切換的經歷。


閱讀更多內容,請看《RISE-UP 科技人才升級週報》各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