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Article: How I became the PM bottleneck as a founder
作者:Roy Yuen, Oursky 創辦人
翻譯者:Queenie So
)裡唯一的專案經理(PM)。隨著我們的團隊逐漸壯大,我需要同步管理10個以上的項目和超過20個軟體工程師,在PM方面開始面臨難題。
問題的起點?
和我一直以來對高品質編碼的堅持。Ben以往甚至會仔細檢視每一行程式碼直至滿意為止。組成初期團隊後,Rick和我成為負責合併pull requests的僅有兩人。又因為我們同時是公司內最資深的軟體工程師,理所當然我們也負責了Quality Assurance。大部分公司只將PM視作客戶經理,但我期待PM可以跟我一起完成以下各項任務:
- 會見客戶(匯報進度,將客戶期望管理在合理水平)
- 提供產品操作的顧問意見
- 提供技術性建議
- 處理專案有關的行政工作
- 計劃未來的功能特點和可能的改變
- 管理軟體工程師的時程
- 指導工程師構思產品
作為新創的起點。該產品為我們賺取利潤的同時(幸運地至今仍是),我們開始接受客戶委託的案子。一開始,每位共同創辦人都親力親為跟客戶交涉。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我們開始分工。Ben出席活動、負責銷售,Rick成為我們的CTO, 我則專PM。
我跟我的公司一起成長,卻沒有考慮到自己的極限,以及如何為急速增長做準備。
高峰時期,我需要同步管理10個以上的項目和超過20個軟體工程師。很明顯這是難以持續的。當時我第一個想法是聘請多一位PM來分擔我的工作,但一想到訓練新人需時,便打消念頭強迫自己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終於,我們的產品品質無可避免受到影響。
聘請新PM為何沒有長遠解決問題的反思

Photo by 認清事實,我們對PM的職務存在過高的期待。
作為香港一家小型的app公司,要找到一位符合所有要求的應徵者實在太困難了。現實是,我們無法跟能夠提出優渥條件(而職務要求可能比我們更低)的大機構搶人,所以我們另闢蹊徑 — 投資建立自己的PM團隊。部份是直接以PM身份聘來,其他則由另外的部門(例如QA)轉職。
(截圖)Waffle平台上展示我們的旗艦產品 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會在達到隊伍最大產值的70%前訓練好下一位適任的PM。 PM是客戶專案質量的保證。如果你已接近產值極限,將難以在早期發現潛在問題,意味著開發後期你將耗費更多精力來修正重做。到時候你也無法撥出時間來思考較深層的問題(譬如如何訓練你的PM團隊)。你得預算一段長時間訓練直至他們達到你心目中的標準。 今天,我仍然像當初獨力管理10個專案時一樣忙碌。但有賴我一手培訓出來的PM團隊協助處理大部份日常公務(例如「日常焦點」、客戶報告、審理新功能),我才能騰出時間專心分析公司各階段的表現,包括專案預測或最佳化開發周期等等。將來如有時間,我也樂於和大家分享這些方面的經驗呢! 想更輕鬆地開發app嗎?試試我們提供的免費開發者工具 和開源後台程式 。本文章感謝Oursky提供本PM Blog專欄共同公佈。我們從頭訓練PM,讓他們循序漸進掌握實務。
(開源後台程式)如果時光倒流,我會如何處理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