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從 PM 觀點設定職涯目標

在數位軟體產業的團隊協作中,產品經理(PM,Product Manager)的角色最具整體觀,本篇文章我們將從 PM 觀點切入,讓對數位軟體產業有興趣的大家了解如何設定職涯目標,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本次課程,我們邀請了 ALPHA Camp 的助教及校友,分別是在區塊鏈公司擔任 PM 的 Rafeni,以及在目前在自己經營的接案公司擔任 PM 的 Fung 來分享。


投入數位產業前,3分鐘小測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入口

為什麼加入數位軟體產業?一開始就鎖定要當 PM 嗎?

Rafeni 一開始是希望能夠在家上班,不用通勤也能工作。她先從網路行銷切入,擔任網頁設計師,久而久之老闆開始交付案子,才慢慢轉成專案經理,目前擔任產品經理。Fung 則是軟體工程師出身,之前是 iCook 和 CakeResume 的工程師,他表示以前很討厭 PM,但創業之後決定想要當個好 PM,才發現 PM 真的很辛苦。

從 Rafeni 和 Fung 的分享,可以發現兩人都是在因緣際會下接了其他任務,才慢慢轉換成 PM。那麼當機會來到眼前,該怎麼調適轉換的過程?而決定轉做PM前,又有哪些考量?

  • Rafeni:其實沒有明確的決定,而是自然地轉換到這個職位。當我發現老闆開始慢慢交代任務,我也開始積極地回報業務進度,讓老闆清楚知道專案進行的狀況。此外,自己也有去上課。
  • Fung:我會先考量內容是否有足夠吸引自己,以及報酬可否維持生活開銷。產業有發展性也很重要,會希望自己可以待 12 個月至 18 個月,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學完再離開。最後是考量職涯的成長性,包括工程師若純做技術,在職涯中期會有瓶頸,缺乏管理經驗會影響職涯。

從網頁設計師或工程師的角色慢慢轉成 PM,若發現自己不適合或是不能勝任時,該怎麼辦?Rafeni 表示除了積極參加課程,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調整,她覺得人並不是天生就會任何事,多方嘗試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開始做之後並找到節奏,就會越來越有信心。Rafeni 和 Fung 的建議如下:

  • 轉職前,積極加深對 PM 的認識,培養相關能力。
  • 參加演講、社群活動、自費進修,了解業界 PM 都在做什麼。
  • 透過不同的會議、線下社群活動認識更多 PM。
  • 直接請教有 PM 經驗的人。

Rafeni 最後表示:「不試才會有遺憾,試了才知道自己喜歡或不喜歡」;Fung 則認為自己當了 PM 後才了解 PM 的辛苦,而他的人生哲學是「會想辦法讓自己熱愛這份工作」。

軟體業 PM 談專案管理 3 大能力:溝通、管理、技術能力

PM 都在做什麼?PM 需要擁有怎樣的特質?

Rafeni 和 Fung 分享了自己身為 PM 的一天,並進一步分享他們認為 PM 需要擁有的特質。

  • Rafeni 的一天:70% 溝通及了解需求,跟其他部門對齊認知;20% 規劃產品的發展;20%整理需求;10% 適當導入 UX 方法。超過 100% 就是有加班,而且 PM 蠻常開會,一天至少有 4 至 6 個會,一個會約莫半小時。
  • Fung 的一天:40% 規劃產品的發展,比如規劃募資案的回饋;30% 尋求外部資源,比如找誰背書、找異業合作;20% 溝通需求;10% UX 體驗優化。

此外,一名 PM 要負責的工作內容,也端看加入的公司是什麼性質,或是產品在什麼階段。比如 Rafeni 負責的產品已是成熟的產品,Fung 的產品則是開發階段,那麼他們負責的事情就會不一樣。

針對一個好的 PM 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與特質,Rafeni 認為 PM 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管理」,需要具備一些軟實力,比如當責、邏輯能力、抗壓力要強、不怕被討厭,以及要有自省能力。

產品經理 vs. 專案經理,差別在哪?

產品經理:

  • Fung:職涯來說,產品經理比較像是專案經理的下一個階段。產品經理需要知道比較多專業的知識,以及對這個領域的理解,比如使用者及市場面的回饋;專案經理主要是專案的管理,比如完成的時間,萬一沒有完成,風險要怎麼處理。
  • Rafeni:產品經理就像船長,要決定這艘船航向哪個方向;專案經理就像總舵手,要負責看看專案是否有依照該有的節奏,或是往對的方向前進。

Rafeni 認為產品經理具備的特質是,需要有耐心打磨產品、擁有市場敏銳度、熟悉體驗設計。此外,也要非常熟悉產品、吸收新知速度快,並且能同時考慮公司、產品及市場。當然,也要充滿好奇心,以及跳脫框架。

專案經理:

  • Rafeni:要像里長伯一樣關心大家的進度,或是是否有什麼困難。專案經理具備的特質包括善於溝通、擁有管理能力、擁有技術能力、不能是很容易被討厭的人。擁有一些技術能力,對於溝通的幫助很大。
  • Fung:比起長輩緣,我覺得更要接地氣,比如說工程師或設計師容易理解的語言,懂得行話。說行話其實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也讓人比較容易被信任。

軟體PM產品經理的5大核心能力,需要會寫程式嗎?

要怎麼判斷自己適合哪個角色?怎麼釐清目標?

在進入數位軟體產業前,或許大部分人不知道該如何判斷自己適合哪個角色,或是釐清職涯目標。Rafeni 和 Fung 提供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小練習,來協助自己判斷及釐清。

  • Rafeni:我會有意識地過生活,並尋求進步空間與機會。心態上先承認自己的不足,也可以觀察自己當下的狀態,再評估狀況,找出自己需要成長的空間。定義出成長的目標後,再善用網路資源、社群學習。我也會設立標竿典範,幫助自己有更明確的參考對象。
  • Fung:把自己的生活當作專案管理。管理自己的生活,並跟伴侶、家人分享,以對方「是否可以清楚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作為自己管理、共享資訊能力的驗收基準。我還會開放自己的日曆給伴侶,如果對方可以很清楚自己做到哪些事情,代表自己管理、共享資訊的能力是足夠好的。還有善用專案管理的工具,例如 Trello 和 Asana。

Fung 的方式是讓所有的任務和時程都「文件化」,從中可以檢驗這種呈現方式、紀錄方式是否有效。這些都是 PM 常做的事:把討論的內容文件化,並確保團隊的人都看得懂這些文件。「文件化」的紀律和能力,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練習的。

總結:如何設定職涯目標?

針對職涯定位,Rafeni 分享如何系統性地思考,她表示:「熱情不一定是你的專業,那我們要去找交集點」。她也認為要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想要或喜歡什麼,當進到新領域後要多觀察、多感受,熟悉新領域的社群、模仿典範,並且持續探索。

進入新領域前,一定會有所不安,但最主要的一點是要「採取行動」。採取行動並不表示一定要跨出一大步,而是透過可負擔的小練習,從成本和風險較低的小目標開始,替自己設定目標。當開始行動及實作後,就可慢慢確認自己的興趣及意願了。

Q&A

Q1:PM 是否該具備技術能力?要學習前端還是全端,哪個在業界比較有優勢?

  • Rafeni:先確認自己對什麼比較有感覺,比如對畫面的互動或美感比較有感覺,也許比較適合前端;如果往下了解後才發現這些可能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也沒關係。我認為,如果只是因為跟工程師溝通遇到困難才想要學程式的話,還是要再回頭問問自己喜歡的是什麼,因為 PM 不一定要會寫程式,知道資料怎麼流動就夠了。
  • Fung:擁有工程背景的話,對時間預估上比較容易抓得準,在排工作時程時也比較有彈性,比如遇到風險時比較可以及時調整。此外,跟工程師溝通可能會相對容易,因為彼此的距離感比較接近,工程師也比較信任你,溝通品質會更好。

Q2:怎麼知道自己夠不夠格成為 PM?

  • Rafeni:這個需要仰賴自己跟其他人的互動,比如以為自己適合當 PM,但專案卻無法完成或無法上線,某程度上 PM 看的還是「結果論」。這部分需要自信心的累積,不是參加了課程和講座就可以成為合格的 PM,而是要階段性設定目標,比如做出來的產品上一次好,跟客戶的溝通時間比上一次短,跟工程師的溝通比前一次更順利,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累積自信、解決問題。關注自己有沒有進步,有沒有比之前更好,而不是很抽象地問自己夠不夠格。
  • Fung:PM 的天花板很高,有做得好的 PM,也有做得差的 PM,透過了解主管、客戶、同事來理解自己適不適合,而且永遠有很多面向可以去理解。入門的話,我建議可以從設計師和工程師的溝通開始,以了解產業和領域的知識為主,之後再去研究怎麼向上管理,以及了解市場的方向。

Q3:自我目標設定,如何判斷自己該當 PM 還是軟體工程師?

  • Rafeni:我會挑戰這個問題,除了 PM 和 工程師,能不能有第三個選擇?我覺得這個世界好像都要我們給出一個正確答案,或是完美的解題,但我覺得永遠沒有完美答案,只有適合自己的答案。我覺得都可以都試試看,why not?要做了才知道。
  • Fung:不要設限自己可以做的事,只有開始做了,才理解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到底適合什麼,以及能做什麼,要找到這其中的交集。

Q4:PM需要的「邏輯能力」是什麼?是指用數據說服人的量化資料,提出分析報告做市場報告嗎?要如何培養邏輯能力?

  • Rafeni:數據和分析只是邏輯能力的表現方式之一。邏輯能力指的是接受資訊之後,合理推敲分析和驗證,在思考過程中會不會自相矛盾。比如偵探電影裡偵探辦案就是推理的過程,透過蛛絲馬跡最後找到兇手。多閱讀可以培養邏輯能力。
  • Fung:可以玩些訓練邏輯能力的小遊戲,比如《實習判官》,這個遊戲讓所有玩家擔任偵探,在推理過程找出兇手是誰。

Q5:PM 是否也是 QA?

  • Fung:新創公司的話,大部分 QA 的角色是 PM;大公司的話可能會有專門的 QA。

Q6:甲方還是乙方,哪個發展空間比較大?

  • Rafeni:以前在做專案經理時是乙方的 PM,現在擔任產品經理時則是甲方的 PM。但這個問題仍要回歸到自己想要當專案經理還是產品經理,自己想要追求的是怎樣的發展空間。
  • Fung:乙方是接案子的比較多,發展空間比較少;甲方的話會做到產品的每個面向。

Q7:除了 Trello 和 Asana,推薦專案管理的好用工具

  • Rafeni:專案管理的工具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時程管理,一種是文件管理。時程管理我之前用過 Wrike,也有用過 Trello 和 Asana,目前是用 ClickUp,但沒有一個100% 能滿足所有組織運作的工具;文件管理則是必用 Notion,非常好用非常推薦。
  • Fung:Notion 真的非常好用,有支援 Trello 和 Calendar,如果你不是很喜歡用很多工具,建議直接用一站式的 Notion 來滿足所有業務需求。

一流網路公司FAANG如何面試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