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 個開發 AI 應用時該思考的問題,幫助你讓 Side Project 走向產品化〉中,我們提出了 AI side project 在產品化過程需要面對的挑戰。不過,可能你的狀況是「想嘗試開發商業化的 AI 應用,卻還沒有確定題目」,此時若能先快速瀏覽其他人正在做的有趣產品,或許能協助釐清產品方向。
本文提供五個能找到許多 AI 產品與新創的網站,並依照商業化程度由高至低排序,供你深入挖掘靈感。如果你想做的 AI 產品不只是興趣導向,更想找出其中的商業潛力,那麼前三個網站 Product Hunt、AppSumo 和 Y Combinator 聚集了許多商業化的 AI 產品。反之,後兩者包含更多興趣性質,或者還在點子發想階段的專案。
這些網站除了可以用來找尋靈感,協助自己確認產品定位,也可藉此了解哪些點子已經過熱,以避免投入太過競爭的賽道。
Product Hunt
- 商業化程度:高
- 產品取向:生產力、開發工具
▲ Product Hunt 首頁(圖片來源:截自 Product Hunt)
Product Hunt 是許多新創公司、獨立開發者發布產品時,第一個會想到的地方。隨著生成式 AI 的發展,Product Hunt 也獨立出一個「AI 分類」,收集日益增多的 AI 應用。註冊會員可以透過投票(upvote),選出每日、每週、每月產品;年底還會有「金貓咪獎(Golden Kitty Award)」,依照生產力、開發者工具、No Code 等不同分類,頒發年度大獎。
▲ Product Hunt 每年年底會舉行「金貓咪獎(Golden Kitty Award)」投票,讓使用者選出不同分類的年度產品大獎(圖片來源:截自 Product Hunt)
Product Hunt 於 2013 年成立,起初只是一個 mailing list(郵件列表)。於 2014 年加入加速器 Y Combinator,同年獲得 a16z 投資,並在 2016 年被新創投資平台 AngelList 收購。
由於聚集在 Product Hunt 上的會員,大多是開發者與產品設計相關背景的人,因此網站上的「口味」以生產力與開發工具為主。如果你想做的領域與生產力、開發工具相關,那麼 Product Hunt 是找尋靈感的好地方;但其他領域如語言學習、健康、遊戲,在 Product Hunt 上就比較難找到。
在 Product Hunt 上找產品時,除了關注票數,也可以看看發表者怎麼介紹產品,並瀏覽底下留言,了解產品為什麼受歡迎。不僅能對產品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協助建立起自己對產品的品味。
AppSumo
- 商業化程度:高
- 產品取向:付費課程、SaaS 服務
▲ AppSumo 首頁(圖片來源:截自 AppSumo)
AppSumo 是一個數位產品市集,販售包含軟體服務、線上課程、圖庫或影音素材包等。成立於 2010 年,主打超低折扣、一次買斷(lifetime deal)與 60 天無條件退費。不過除了趁打折時大採購,這裡也很適合看看什麼樣的產品題目,可以在商業上獲得成功。
由於強調一次買斷,訂閱制的產品在 AppSumo 比較少見。若只想看 AI 產品,可以從網頁左邊的選單篩選。
▲ 若只想看 AI 產品,可以從網頁左邊的選單篩選。(圖片來源:截自 AppSumo)
此外,AppSumo 底下的留言評論比 Product Hunt 更加「真實」。Product Hunt 上的留言者大多是同行,多少帶著點鼓勵性質;AppSumo 則是真正花錢的消費者。因此你在 AppSumo 上可以找到更貼近市場需求的留言,有時也會看到比較嚴厲的批評。
Y Combinator 與 Hacker News
- 商業化程度:中~高
- 產品取向:無特定種類
▲ Y Combinator 首頁(圖片來源:截自 Y Combinator)
Y Combinator(簡稱 YC)是矽谷知名的加速器,成立於 2005 年。每年會從世界各地徵選新創團隊,給予輔導與早期投資。因為這波生成式 AI 浪潮,最近的入選團隊中有不少 AI 產品。
YC 入選團隊可以作為創投的喜好參考。如果有成立新創並獲得投資的想法,可以到 YC 的 Startup Directory 頁面研究看看什樣的團隊會入選。有些團隊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但由於 YC 近年的原則是儘早開始賺錢,因此大多數都是以獲利為目的在打造產品。有些團隊頁面上可以看到 Demo Day 或申請時的影片,不過除此之外,就沒有太多社群資訊來判斷使用者是否喜歡這個產品了。
▲ 可以到 YC 的 Startup Directory 頁面查看各屆團隊分類(圖片來源:截自 Y Combinator)
對於懷抱新創熱情的人,在 YC Library 頁面也整理了許多影片、Podcast 與文章,主題圍繞創業經驗與心法,以及一整套創業課程「How to Start a Startup」,值得所有創業者深入挖掘。
此外,YC 也經營論壇 Hacker News(通常簡稱 HN),主題是電腦科學、科技與新創新聞,近期則充滿了 AI 相關的討論與產品發表。HN 相當「極簡」,官方頁面並沒有搜尋功能,可以利用 Algolia(曾入選 YC 的 AI 搜尋引擎)建立的搜尋頁面,找尋如 AI、GPT、LLM、RAG 等熱門關鍵字。如果只想看產品發表,也可以選擇篩選子分類「Show HN」。
Hacker News 上常可以比其他社群或主流媒體,早幾天找到最新的資訊。而聚集在 HN 的使用者,通常比較 geek 一點,因此在留言區可以看到比較深入的技術討論。
▲ 開發者會在 Hacker News 的「Show HN」分類展示產品(圖片來源:截自 hn.algolia.com)
各種 AI 產品清單網站
- 商業化程度:中
- 產品取向:無特定種類
▲ There’s an AI for That 首頁(圖片來源:截自 There’s an AI for That)
2023 年出現了許多整理 AI 產品的網站,並開放讓 AI 應用的開發者主動提交自己的產品。內容大同小異,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 UI 風格來找尋感興趣的產品。其中最大的幾個為:
- There’s an AI for That
- Future Tools
- FuturePedia
- AI Tool Hunt
- All Things AI
- The Generative AI Landscape
其中最大的是 There’s an AI for That,根據平台自曝,上面有超過 11,000 個 AI 應用、每月有 200 萬使用者。每則產品貼文有留言、星星評比、收藏等功能。
這類 AI 產品清單網站,原先是瞄準想找尋 AI 產品解決問題的使用者,但也很適合用來了解目前流行的 AI 應用方向,以及哪些題目已經太過氾濫、競爭者過多。
不過,雖然大多數 AI 產品都有商業化的期待,但這類網站多為整理、推薦,值得參考的商業可行性訊號並不多。加上 ChatGPT、Bard 和 Bing 等科技巨頭的服務都有免費版,如果 AI 產品效果不夠驚人,底下留言往往是一面倒地偏向「不願付費」。
Indie Hackers
- 商業化程度:平均中~低
- 產品取向:小型的利基產品
▲ Indie Hackers 首頁(圖片來源:截自 Indie Hackers)
Indie Hackers 是獨立開發者的社群,主要內容為獨立開發者的經驗分享。在產品頁面,則可以看到獨立開發者的作品。一大亮點是,獨立開發者們有公開分享的文化,因此常常會分享自己的營收數字,可以作為商業價值的參考。
Indie Hackers 於 2016 年成立、2017 年被 Stripe 收購。2023 年則脫離 Stripe,重新成為獨立的公司。
因為 Indie Hackers 上聚集的大多是一人團隊,所以更偏向只解決單一問題的利基型產品,許多產品的使用者也不多,比起 Product Hunt、AppSumo 上的產品,我認為更偏近 side project 一些。
▲ 創業者也可以參考 Indie Hackers 的文章(圖片來源:截自 Indie Hackers)
此外,如果你也是小型團隊,那麼 Indie Hackers 上的文章很值得一讀。主題包含成功與失敗經驗、如何找到使用者、如何調適獨立開發的心理、產品討論等等。
如何使用這些網站?
以上列出了 5 個可以找商業化 AI 產品靈感的地方。不過要是全部點開、開始瀏覽感興趣的產品,很容易不小心陷入龐大的資訊量裡,甚至沉迷於看更多新鮮酷炫的產品,而忽略了本來的目的。
建議讀者可以先列出自己想要研究的主題範疇(如:AI 輔助的日曆工具),有目標地搜尋相關產品,並且在自己喜歡的筆記軟體上寫下觀察心得。另外,每週妥善規劃一小段時間來了解趨勢即可,將更多寶貴的時間精力用在思考、打造自己的產品,而非花大量時間觀察其他人怎麼做。
這也是 Y Combinator 常給新創團隊的建議:別太在意競爭對手。在產品剛起步的頭兩年,專注於服務好使用者、解決問題,比起試圖勝過對手更加重要。
如果你在研究後找到了好點子,但是還不太確定該如何融入 AI 技術到產品裡,也可以報名我們的【GenAI Engineer: LLM 應用開發工作坊】,透過實際案例與密集課程向專家學習,快速掌握完整 LLM 技術和 AI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