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導入 AI:跨部門協作可能的困難與挑戰、該有的思考與步驟

LLM 問世後,企業對 LLM 普遍有 3 個期待:優化個人或單一部門的工作流程,更自動化,有更高產能;提高跨部門協作的效能與品質;導入既有產品、設計與開發 AI 產品。然而對企業來說,能將 LLM 導入「跨部門協作」與「產品」,才是發揮它最大的價值,達到真正的成功。但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與挑戰?怎麼解決?ALPHA Camp 邀請 Brian 與 PJ 分享他們的經驗,更提供關鍵思考與建議步驟給大家參考。


LLM 如何強大?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大型語言模型) 有兩個劃時代的強大能力:第一,從一段文字中擷取資訊;第二,根據訓練資料,生成新的文字。

LLM 在「資訊格式化」與「判斷文字情感」的能力,是以前軟體技術完全做不到的。它能解決很多過去解決不了、需要大量人工處理的問題,像是:判斷商品評價是正面還是負面、分析上市公司的新聞內容做摘要等。

所以 LLM 問世後帶給人類很大的情感衝擊,人類驚覺電腦竟然會說人話,也開始神化它,說它已經有智慧了。

在頂尖跨國企業 G 擔任 Solutions Engineer 的 Brian,與打造百萬次瀏覽《ChatGPT 指令大全》並擔任《 2023 Generative AI 年會》講者的 PJ,率先提醒我們兩件事:

  • LLM 很強大但並非解決問題的萬靈丹。在「擷取資訊」與「生成文字」外它都做不好,它的侷限很明顯,更沒有我們一開始預期的那麼厲害。
  • 不是有了 LLM,企業就能解決當初遇到的所有問題。這種期待不切實際。

Brian:解決問題前,先確認要解決什麼問題

Brian 負責產品優化與除錯工作,也在執行導入 LLM 到既有產品的任務。

他提醒在導入 LLM 前,一定要記得 LLM 只是一個工具。

當你想用 LLM 解決過去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應該先思考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Brian)

當你確認要解決什麼問題,也理解 LLM 擅長的事情與適合幫你的地方時,LLM 才能發揮最大價值。


PJ:關注解決問題與透過 Design Thinking 框架思考

PJ 專攻深度學習與影像處理,是 Octave 酉是數位科技創辦人,協助許多企業導入數位服務,也是 ExplainThis 的 Co-Founder。

他分享,當你知道 AI 的強項為何,與如何拆解工作流程與步驟讓他去執行,你就有機會導入 AI 來優化產品。在思考如何導入 AI 時,要考慮是想要替換什麼內容以及實現怎樣的功能。

但工程師和產品經理應該先專注解決問題,例如做好既有服務,而不是著重 LLM 能搭建多麼厲害的架構和節省多少的成本。(PJ)

若想要用 LLM 打造產品,那在寫第一行程式碼前,可以用 Design Thinking 框架來思考:為誰而做?要解決什麼問題?(PJ)

專家引路,讓 AI 成為你的專業能力:AI 元年,你最不能錯過的 AI Your Summer 系列活動


跨部門協作會遇到的困難與挑戰?LLM 能幫上什麼忙?

跨部門協作,可能會遇到以下幾個挑戰:

  1. Domain Knowledge 不同,所以無法有效的溝通
  2. 部門間文件取得不易,資訊不流通
  3. 本位主義,捍衛自己的部門利益為主

例如,客服與工程師之間的溝通困難,因為客服不懂技術,無法將客戶的問題轉譯成工程師能有效解讀與處理的資訊;而工程師可能也無法將他從中遇到問題,轉譯成客服能理解的資訊,讓他向客戶說明。

PJ 說明在這樣的情境下,LLM 能發揮的地方就很有限。所以,LLM 到底能在跨部門協作的哪些地方幫上忙?

在回答問題前,PJ 建議大家先瞭解與思考 AI 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工具?

LLM 最根本是一個語言模型,擅長做「語意分析」與「文字生成」。往上拉一層來看,它在處理的事情就是「文字底層」,也就是人與人溝通的最基本媒介。所以 LLM 能協助我們的事情,就是降低我們之間的資訊落差,提高溝通效率。(PJ)

拉回團隊協作,當後端工程師看不懂前端的文件或程式碼時,可以先請 ChatGPT 解讀。當後端工程師能理解前端的文件或程式碼時,就能提高雙方溝通效率了。


企業案例:用 LLM 加速解決客戶問題

Brian 分享他在頂尖跨國企業中導入 LLM 的經驗:他們非技術背景的第一線 support team (技術客服團隊) 透過 LLM 的協助,提供更符合工程師需求的資訊,有效加速了解決客戶問題的效率。

具體來說,他們利用 LLM 引導客戶釐清問題、提供 support team 除錯方向、解決初步問題與寫 bug report (以客戶問題描述為基礎,加上除錯、鎖定問題過程的報告)。

目前導入 LLM 的成效與體驗還不錯,幫助 support team 解決了 50% 的問題,它的貢獻幾乎和團隊既有解決問題 SOP 的前幾個步驟差不多。(Brian)

LLM 寫 bug report 的效果蠻好且穩定,能排除真人因受限於語言能力或主觀判斷等因素、產生撰寫品質不穩定的問題。(Brian)

但 Brian 也發現,若問題排除到系統架構、甚至程式碼的層級,LLM 基本上完全幫不上忙。

無論是哪種 LLM 工具,目前都只對寫單一 function 有幫助;要直接寫出完全正確、bug free 的 function 有困難。到專案開發中後期、要規劃整合不同的 module ,它更是完全沒辦法處理。

軟體團隊與 AI 協作的成與敗:Mosky 與 Caesar 兩位資深工程師的實戰經驗與建議


導入 LLM,企業的 3 個準備步驟

在瞭解 LLM 的擅長與適用情境後,PJ 建議企業先從以下 3 個方向開始為導入 AI 做準備。

  1. 建立資安規範:確保員工在使用 AI 時,能遵守相關的安全規範,避免機密資料外洩。
  2. 建立基礎設施建立:企業需要建立適合的基礎設施來支持AI的應用。例如,建立自己的 AI 平台,連接企業的文件和資料庫,提供客戶更加客製化和便利的使用體驗。
  3. 實驗與測試:在安全的環境下讓各部門進行 AI 實驗和測試,開發與驗證 Prototype;再逐步調整和改進。例如,讓客服人員能夠在不依賴工程師的情況下回答客戶問題,或讓財務人員能夠透過 AI 輔助閱讀財務報表。

用 LLM 跨部門協作,從既有的產品與解決方案開始

在實務上,Brian 建議企業可以從「既有產品」與「既有解決方案」開始嘗試導入。

例如,在相對簡單的服務或產品上嘗試,讓 OpenAI API 可以更清楚地掌握每一步所發生的事情。如果無法滿足需求,再考慮使用 LangChain 等其他工具來進一步解決問題。

現在也已經有一些針對 AI 需求設計的資料庫,例如Chroma。其實即便是開發 AI application,很多需求還是傳統的資料庫就能應付,這時候就不一定非要用針對 AI 設計的 database 。

這兩種方式可以降低風險,並在開發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評估所需的功能,也能有效掌握成本。

工程師新作業流程,ChatGPT 用於軟體開發的實戰策略


企業導入 AI,需要從上到下與從下到上的理解與行動

就像過去很多企業要導入敏捷開發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人反彈與質疑,最後就不了了之。這次要導入 AI 也是。所以 PJ 提醒企業導入 AI,從上到下與從下到上的支持與行動,都很關鍵。

對企業上層來說,要去 Review 大家使用的狀況,從過程中去調整,慢慢的讓員工擁有 AI 思維。反過來說,從下到上的基層夥伴,則是要願意去嘗試新的工具與配合導入。例如,每週撥出一小時的時間共學,慢慢建立 AI 思維。

企業也可將願意嘗試和表現積極的夥伴視為種子,透過他們讓 AI 在組織內慢慢發展和擴大,這樣效果會更好。

KKCompany 怎麼建立夥伴 AI 思維?執行副總經理 Drake:從同理心與共同語言出發


用 Design thinking 框架解決使用者真正的痛點

有 ChatGPT 後很多技術門檻被砍半,你的團隊不再有「技術護城河」,可能跟其他團隊沒有差別。你剩下的價值與高度,會在於有別人沒有的資料、獨到的知識與特殊的觀點,還有怎麼把它融進 AI prompt 裡。

所以在討論 LLM 怎麼導入跨部門協作後,最後 PJ 分享 Design Thinking、這個以人為本的方法論,刺激我們深入思考「瞭解使用者」這個解決問題最核心的事情。

PJ 引導我們從「開一家咖啡店」開始練習。當你是個準備開一家咖啡店的老闆,你要決定要開一間路易莎或是星巴克。接下來,你會開始以使用者的需求出發,進行訪談、整理痛點、發想解決問題的方案、製作原型並進行實際測試等流程。

在過程中,你會瞭解:有多少人有個問題?這個問題對使用者有多痛?你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當走過這個流程與想過這些問題後或許你會發現,你本來以為的問題根本不存在;或是你還會發現,根本不需要用 AI,你就用其他工具去解決問題。

不要先射箭再畫靶,「當你只有一個錘子,所有東西看起來都像一個釘子。」善用 LLM 的最佳方式是釐清問題本身,透過 design thinking 等產品開發的框架,抓緊使用者的問題的本身。

PJ 強調,儘管你手上有 ChatGPT 這樣的工具,不應該盲目地將其應用到各個場景中。重要的是要回到使用者的真實痛點,並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這樣才能更好地應用 AI 技術,並為使用者創造價值。


AI 非技術問題,是 product adoption process

Brian 與 PJ 提醒,LLM 只是我們手上的一個工具,要導入到跨團隊協作、甚至打造 LLM-powered 產品,重要的還是要回歸到我們想要解決什麼問題,產生什麼價值。而 design thinking,就是一個很好、很適合起步的框架。

ALPHA Camp 觀察到台灣許多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很強,但在導入 AI 到開發工作上,還停留在任務層級,例如如何打造一個厲害的模型。但從 Brian 與 PJ 的分享,我們可以瞭解到其實導入 LLM 並不是技術問題,是「product adoption process 產品的採納過程」。目前導入 LLM 目前並沒有很明確的 best practices,但頂尖跨國企業也正在一步步嘗試應用 LLM,所以重點就是多嘗試。

文章參考 Anna Su 筆記

【GenAI Engineer: LLM 應用開發工作坊】向專家學習,快速掌握完整 LLM 技術和 AI 應用的多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