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轉職產品設計師的 3 大成功轉職因素

想成為產品設計師,需要會什麼技能?如何準備作品集?ALPHA Camp 邀請到畢業校友:外商產品設計師 Yvonne,分享她從非本科系成功跨領域轉職產品設計師的職涯歷程。

外交系畢業的 Yvonne,如同多數人一樣曾經歷職涯迷惘。經多方探索,她確立了成為產品設計師的職涯目標,透過積極行動,最終成功轉職,成為產品設計師已近三 年。今年 8 月,Yvonne 將前往美國研究所進修,學習人機互動!

Yvonne 將分享她如何從非本科系轉職產品設計師,以及成為產品設計師所需技能、工作內容介紹:

外交系畢業,決定轉職產品設計師的契機

我大學念外交系,但大一就發現自己不會走本科系的路。因此我多方摸索,在成為產品設計師之前,嘗試許多不同領域的工作:金融業、誠品儲備店長、軟體新創產品營運實習,與內容行銷。

從誠品儲備店長跨到軟體新創產品營運實習,這期間我來到 ALPHA Camp 學習數位行銷。這是我人生蠻大的轉折點,獲得進入軟體科技產業的門票。對我來說,科技業代表著許多新的機會與可能性,因此非常嚮往。

在 ALPHA Camp 數位行銷課程中,我學到了:

  1. 硬實力:運用程式技能 HTML、CSS 做 Landing Page、使用商業模型 AARRR 等行銷管理知識,與程式團隊學員組隊創造產品
  2. 軟實力:獲得社群參與資源,創造許多學習、轉職機會

零基礎也學得會 HTML、CSS、JavaScript 程式設計入門課程

對「用戶訪談」的興趣,確立轉職做產品設計的夢想

ALPHA Camp 提供非常豐富的社群資源。一次企業參訪活動中,我認識了軟體新創 PicCollage,投履歷後成功錄取,成為產品營運實習生,當時工作主要負責:用戶訪談、部落格經營、APP 測試等。我發覺自己對用戶訪談、挖掘人們行為背後的動機很感興趣,因此確立了想轉做產品設計的夢想。

實習結束,我一邊準備設計作品集,一邊持續參加社群活動,過程中曾去了 Meet.jobs 做內容行銷。藉由持續磨練產品設計技能、準備作品集,最終我實踐夢想,進入外商企業轉職為產品設計師。

如何成功轉職產品設計師?

成為產品設計師,該做哪些準備?需要哪些技能?我整理自己成功轉職的 3 大因素:

  1. 累積設計作品集:作品集是設計師必備,我不論是在工作內或工作外的時間,都把握機會累積設計作品。例如在 Meet.jobs 時負責設計部落格網站,或是幫準備創業的朋友,免費幫對方設計及製作網頁。
  2. 擁有基礎的程式技能:產品設計師常會與工程師合作執行專案,因此當產品設計師懂基本的前端程式,彼此的溝通合作會更有效率。例如設計一個網站時,一個有基礎程式觀念的產品設計師,會知道設計上有哪些限制存在、知道要先規劃出 Wireframe 確認方向後再處理細節,如此能夠降低設計與工程師實際執行的落差,讓團隊合作過程更順暢。
  3. 社群參與,學習並應用設計知識:來到 ALPHA Camp 上課後我開始積極參與社群活動,與他人交流互相砥礪成長。例如,參加悠識 HPX 讀書會,學習設計知識、認識其他設計師;或參與工作坊,運用設計技能協助社區改造。社群對我而言影響及意義重大,因為大家不只會聊工作或學術知識,也會談到自我探索、職涯規劃等話題,幫助在轉職路上迷惘的自己,獲得鼓勵與支持。我也因此認識了 Mentor 與互相扶持的好夥伴。

延伸閱讀:從創業接案到「旋轉拍賣」產品設計師

產品設計師的一天

現在我轉職為產品設計師已經快 3 年了,負責 Wifi 介面管理產品設計,及做公司內部設計系統的用戶模式研究。對於產品設計師工作面貌感興趣的朋友,在此分享我擔任產品設計師時的具體工作內容、如何進行團隊合作:

產品設計師的合作對象

  • Product Owner 產品負責人:類似 PM 角色,會發需求給工程師與產品設計師。通常需進行研究、美感設計的需求,會請產品設計師做,而需要快速解決的需求則會指派給工程師
  • 工程師:平常工程師跟產品設計師會互相合作。當需求較複雜,工程師需要設計協助時,會找產品設計師討論,反之產品設計師也常需要工程師的技術協助

產品設計師的工作內容

產品設計師一天工作分配,主要可分為:

  1. 確認當天交付事項,並進行任務分配:每天早上接到 PM、工程師的需求後,就先確定當天的任務,排序任務優先度
  2. 進行設計任務:包含問題研究,目標定義與設計提案、UI/UX 設計,最後是撰寫設計交付文件給工程師。當進行設計任務時,也會與工程師討論,考量工程上的困難點與時程等問題
  3. 與設計團隊開會:與其他設計師開會做設計探討(Design Critique),請對方針對自己的設計給予意見。此外也會請其他設計師幫忙看過會提交給工程師的設計文件(Silent Review)
  4. 進行非設計任務的專案:除了公司既有產品設計外,產品設計團隊也另外在做公司內部的設計系統,我們會舉辦工作坊、規劃長期 Roadmap,去蒐集公司其他人的意見、請大家一起參與打造產品
  5. 回報進度

綜合以上可見,產品設計師的工作內容,很大一部分都在做跨部門團隊溝通,其它則是執行設計任務與內部團隊討論。

延伸閱讀:軟體業PM 談專案管理3 大能力:溝通、管理、技術能力

網友 Q&A:關於跨領域轉職準備、職涯規劃等常見問題

Q:為什麼研究所進修,選擇唸人機互動(HCI)?人機互動與軟體設計的關聯?

人機互動設計,簡單來講就是做人類與機器互動的介面,如電腦 Web、APP、Siri、AR、DR 都是介面的一種。想要設計出與機器互動的介面,就需要用軟體的方式呈現。

我選擇唸人機互動,是因為對研究人的行為互動很感興趣,平常工作接觸到的介面設計只有螢幕,但人機互動其實充滿了更多可能性。由於台灣目前該領域的發展尚未成熟,我覺得前往美國念研究所,是一個可以深耕專業的好機會。

Q:如何邊工作邊申請上美國名校?

我覺得重點是「自律」,並搭配目標導向的學習方式,用最小心力專注產出有效的成果。由於離開學校已經 5 年,我決定直接去補習班快速找回學習節奏,透過訂定短、中、長期的學習計畫,每天按表操課,持續半年,最後在不辭掉工作的情況下申請上研究所。

Q:如何定位自己的專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我將自己定位為「帶有設計思維的協調者」,能夠去協調各個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與資源,帶大家一起參與共創過程,實際創造出成果。

至於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我其實沒有正確答案,但提供 2 個方法給大家參考:

  • 方法一、運用做軟體產品 Mindset,不斷嘗試、反思、迭代:想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可以先廣泛探索不同方向,然後覺察自己當下在做什麼,如何將所接觸到的融入自己有知識體系,從中不斷迭代優化
  • 方法二、維持穩定的心智:我會透過寫作、冥想、瑜珈等方式,練習保持自己的專注力。這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潮流來得快去得快,我在成為產品設計師前,也很容易被外在價值所引導。但其實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而非「他人覺得好」的職涯定位,把自己跟外在環境,尋求一個契合的狀態。這時候擁有穩定的心智,才能在不斷變動的環境中,去探索覺察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心智就像軟體產品團隊,要去好好照顧它

Q:如何制定短、中、長期職涯規劃?

我認為要先從「長期目標」開始思考:人生要做什麼?像我自己的人生目標,是擴展生命體驗。再往回去推「中期目標」,會發現「轉職」符合擴展生命體驗的目標。而為了要轉職,唸研究所、深耕專業,則順理成章成了「短期目標」。

用一個比喻,長期目標就像「北極星」,是一種心態目標,需要邊走邊看,進行探索與自我對話;而中短期目標則是物質目標,需要實際行動,透過大量的研究調查、擬定學習路線並落實。通常在準備中短期目標時,常會感到迷失,這時就需要長期目標提醒自己。

延伸閱讀:王牌業師的「職涯規劃」4建議,設定目標十年後你會在哪裡?

Q:跨領域學習,最重要的是什麼?

首先要確定跨領域學習的目的。我自己是覺得跨領域學習很有趣,每次學習都是在把不同知識整合進自己的知識體系,讓大腦可以靈活面對跨領域的工作。因此也建議大家,在每次學習或參加活動時,都要有意識去覺察,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進而內化。

延伸閱讀:25歲才開始自學寫程式會不會太晚?跨領域人才的自學時代

Q:如何在學習過程,發現自己適不適合、需不需要停損?

會問出這個問題,也許就代表要調整了。這個調整可以是「外在」或「自己」。比如我在工作中發現自己不太適合辦活動,但我會去觀察辦活動有哪些專業或技巧,找出比較喜歡的部分,然後去思考如何將其整合進自己想達成的目標。

另外也建議可以寫日記,去紀錄自己做哪些事情是有活力的,又有哪些是覺得被消耗的。

結語

轉職前不同領域的嘗試探索,是浪費嗎?我不這麼認為。因為過程中所學到的經驗,都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直到現在仍在默默發酵。所以重點在於,是否有將過去經驗進行整合內化,以自己為中心去設計職涯。

習得網頁開發新技能,三分鐘小測驗找到自己跨入不同領域的學習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