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utions Engineer 是個懂技術又擅長溝通的軟體工程師,他最熟悉客戶,是業務與產品端最重要的技術夥伴。在新加坡 PayPal 擔任 Solutions Engineer 的 AC 校友 David,要來開箱他的工作;也分享他怎麼從會計系到軟體工程師,再進到跨國軟體公司工作。他怎麼規劃職涯,如何思考並精準往目標邁進呢?
Solutions Engineer 在做什麼?
在軟體開發中,我們很熟悉 PM (產品經理) 這個與工程師、設計師協作,並與客戶溝通的橋樑角色。而在大規模公司,這個橋樑角色會特化成一個團隊。在 PayPal,這個團隊叫做 Professional Services Team,David 便在其中擔任 Solutions Engineer。
在 PayPal,Solutions Engineer 的角色目標是與業務團隊合作拿下訂單、維持客戶關係。具體工作則內容包括:協助客戶理解產品技術價值、幫助客戶導入服務、排解上線後的問題等。
David 說,在求職網站上能看到這個團隊和這個角色很多樣的名稱,例如 Technical Support、Customer Success 等;而有些公司則把 Solutions Engineer 直接歸到業務團隊中。因為大公司業務複雜,對這個角色的定義和能力需求就會不同,要看 JD (Job description) 才能知道具體要做什麼。
PM 要做什麼?怎麼在職涯上成長?資深科技業 PM 一次告訴你
Solutions Engineer 的價值與挑戰?
Solutions Engineer 是「最熟悉客戶的人」,他能提供技術解決方案,讓客戶放心。
從業務端來看,Solutions Engineer 能用對的問題有效挖掘客戶痛點,幫助業務做銷售。因為最接近市場,也能幫助業務理解公司產品的強項與不足,協助調整銷售策略。
從產品端來看,Solutions Engineer 也有機會從無到有、挖掘出客戶沒說出口的需求,再帶回團隊成為產品優化或新開發的方向,為公司 upsell 更大的訂單。
Solutions Engineer 的挑戰與成就感,就是做更複雜或更高難度的溝通,完成更大的團隊目標。
David 說他不喜歡依循框架、也不安於現況,總在想如何為團隊與客戶帶來更大價值?他很享受與喜歡這個能與眾多權益關係人互動,沉浸在市場第一線、快速累積市場洞察與眼光的角色。
他也分享,因為這個角色的超廣觸角,資深的 Solutions Engineer 可能會去產品團隊、擔任制定產品策略的 PM,協助組織更高層級的任務。
軟體工程師不只有前端與後端,軟體開發工作裡還有可能機會與隱藏角色?
到 PayPal 當 Solutions Engineer,做了哪些準備?
David 說自己很幸運,比較沒有現實壓力,所以職涯一路上都能任性地探索與嘗試。也因為有持續累積人際網絡,所以才有機會加入跨國軟體公司。
但其實,David 能達到想要的成功,在於他的 2 個關鍵準備。
他在每個職涯階段,都會不斷地自問為什麼,釐清與確認需要和想要。例如:為什麼不喜歡這個工作?是因為合作的人?還是任務本身?做這個工作,是因為大家都去我才去,還是我真的想做?
當 Why 都清楚,就剩下執行問題。
他不跟隨潮流投入火熱的領域,只選有興趣的領域發展。更重要的是,不讓自己只在單一職能的小圈圈裡,會同時積極拓展視野、發展新的興趣。
我開發軟體,但會去瞭解業務怎麼賣產品、會計和法務怎麼維持與客戶往來順暢。這個方式能建立「大局觀」,從更高視角去看職涯。依這個原則,會再回頭看自己缺什麼,再嘗試、學習和累積後前進。
會計系畢業,怎麼成為軟體工程師?
David 大學時就發現自己對「用資訊或科技幫人解決問題」的興趣。他籌辦校園大型活動時,就嘗試和資工系朋友合作開發「取票系統」。會計系畢業後,David 短暫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過,讓他確認不想走會計這條路。
他到 Accupass 活動通工作,在現場與客戶互動、和工程師協作優化產品過程中,啟發對技術的好奇。他開始下班後去學習網頁開發、也加入 AC 學習 iOS 技術,最後成為旅遊業軟體工程師,累積開發經驗與解決客戶技術問題的能力。
因為嚮往跨國軟體公司的團隊文化與工作方式,David 透過朋友引介到 Skyscanner 擔任 Technical Account Manager (客戶技術經理),累積中大型公司不同業務階段的服務經驗。也因為對支付產業的興趣與相關經驗,最後也透過前輩引介加入 PayPal,成為 Solutions Engineer。
對我來說,後來技術已經不是問題,關鍵在經驗的應用與軟實力的發揮。我在與跨國團隊的競合中,慢慢摸索與找到自己的價值。
而 David 如何精準掌握自己,往目標邁進的?下面他要分享 3 個關鍵的職涯思考。
職涯規劃怎麼做?做好該做的事,也持續去面試
世界變化太快,David 認為職涯規劃不用太遠,也不用到準備好才動身。有累積,就去市場驗證,驗證後再回來調整。
在這裡,David 給了 2 個務實的建議。
第一,若你是新手工程師,在工作第一天不用想太多,就把指派的任務做好。若一陣子後覺得無聊,再去思考你解 ticket 真的比較快?還是你剛好拿到簡單的 ticket?
帶著這個對自己和團隊的觀察,去找你的主管討論。你可能有想要做的事情,或是就開始新的學習。人永遠可以成長,也要去爭取機會。
第二,就算你很喜歡現職的公司,也要持續地去面試。
面試是很低成本,瞭解市場動態與自己斤兩的方法。有沒有被錄取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你能更清楚知道想法會怎麼在那個團隊落地,幫自己判斷那間公司值不值得去。
如何找到喜歡的工作?做自己,並過好每一天
David 謙稱的幸運,其實是他持續重複「問為什麼、去嘗試、回頭學習」的循環。
職涯很個人,沒有對錯,只有想要什麼,還有你為什麼做了這個選擇。
如何跟 David 一樣,堅定走下去?他說:「做自已、過好每一天」。
做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才能保有好奇心與動力,主動探索可能並解決問題。同時,你也能理解並克服困難,最後有所累積。這些累積不一定能滿足社會期待,但你能成為一個有專業,能提供價值的人。
人生不只有工作,最重要是要過好你每一天的生活。這樣,你能保有餘裕和彈性,在工作中觀察與探索,找到你想做的事,在團隊中爭取成長的機會。
沒自信怎麼辦?去真實世界中找訊息,培養思辨能力
David 有在跨國軟體公司建立全新團隊並擔任用人主管的經驗,在團隊中特別關注新進同事職涯發展,業餘也跟後輩討論職涯。旅居新加坡多年,他觀察到台灣人才濟濟,卻普遍缺乏自信。
我們成長的年代,環境裡比較沒有「培養自信心」的文化與習慣。這可能是為何我看到台灣人才,經常少了那股「氣」。
但,如何建立自信?
少看書上、電視上、網路上怎麼說,多去跟真實世界互動,建立思辨習慣,區辨與自身認知的異同。多運動,維持健康身心,你才有氣力跑完漫長職涯旅程。
最後 David 鼓勵大家,選擇工作其實就是選擇一種生活型態。在你想要的生活下,找到讓自己更有影響力的工作。投入你覺得有價值的事情上,能正向回饋生活,人生也能繼續前進!